杜俊專訪:本土懸疑電影的實踐與拔節(2 / 2)

Q5:《盜墓筆記》小說可以說引發了讀者“盜墓題材”小說的關注,這個小說裏包含很多中國傳統元素,宗教、民俗、風土等。這是區別於國外故事的特點。那麼在《盜墓筆記》電影裏,這部分內容電影將作何回應?

A:《盜墓筆記》是南派三叔基於中國人對於古典文化理解的創作,將古典文化和神秘主義進行了一個整合。對於西方人來講,人和神的距離更近,而中國人對於神始終有敬畏之心。中國的傳統價值觀至今依舊存在神權的影響。所以在這部電影裏,我們會把過去的價值觀和現代價值觀進行一個對照和碰撞。神話故事不同於封建迷信,神話故事最後傳遞的還是積極引導,比如《聊齋誌異》,它用了很多鬼怪之談,說了人對愛情、生活的向往。

Q6:您覺得類型片和其他常規電影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A:類型片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它是指具備某種特定影視類型和模型的電影。包括諜戰、喜劇、公路片等。類型片和其他電影差異在於:操作局限小,容易細分觀眾,對投資者負責,也易於營銷。但容易重複,炒冷飯。類型片大作往往難得,但一旦出現就有裏程碑式的意義。現在往往非類型片(比如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張榮吉的《逆光飛翔》)也添加了許多的類型片元素,界限已經不是很明顯了。

Q7:我們知道,國外有很多一流的懸疑電影,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比如《沉默的羔羊》係列。但是國內始終沒有一部能夠稱之為經常的懸疑電影。您覺得這種狀況的原因是?

A:懸疑電影在中國受到很多局限。中國在影視文化板塊的管理中,有三億觀眾有很好觀影經驗,甚至對劇情有著自己的期待和判斷。但(不具備這些文化素質和影片判斷能力)剩下十億人呢?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確實能夠理解這種文化管理。所以凶殺、懸疑電影(而不是鬼片)應該先發展起來。我們應該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陸續看到一些優秀作品的誕生。

Q8:說到“懸疑”,一般讀者會聯想到“驚悚”、“恐怖”……懸疑小說(電影)除了帶給我們一些感官上的刺激體驗之外,還應該是人性的揭露和拔節。您怎麼看?或者說,在您的電影裏,會做出怎樣的嚐試和努力?

A:懸疑推理等並不是單純追求感官刺激體驗的B級片。我們要先改變產品格局,然後再去考慮呈現個人的夢和信仰,包括我們電影人對於世界的看法,對於生活的體會。人看恐怖片的恐懼本質上是人對於命運、對於未知的茫然,對於未知力量的不確定性的恐懼。所以我們如何在這探索中激發觀眾對於生命的追求。它可以隻是技術手段,但從戰略上來說,我們必須形成觀念。

Q9:最後,非常感謝您做客《懸疑世界》,分享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請對我們的讀者說些什麼吧。

A:懸疑世界如它的名字,它應該是世界,而不僅僅是一本雜誌。它的領袖不僅是工作人員,更是熱愛這種文化的讀者們。懸疑,讓讀者在神秘裏尋找自我,尋找快樂。希望和蔡駿、圈內朋友做出更好的作品。也希望讀者朋友們支持我的新片、汪遠的新片。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