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專訪:本土懸疑電影的實踐與拔節
采訪者:《懸疑世界》責任編輯 瞿瑞
杜俊,文化娛樂投資顧問,漫畫家,出演過《愛情公寓》同名角色。現為《盜墓筆記》製片人。
Q1:很榮幸采訪您。我們大多數人認識您可能都是因為《愛情公寓》這部電視劇,您在劇中飾演關穀的大師兄,一個說話節奏很有特色的漫畫家,他說話那種很冷的氣場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能跟我們分享下您當初為什麼會出演這樣一個角色呢?
A:早期,汪遠(《愛情公寓》編劇)創業時很苦,劇組的費用很少,可能隻有正常劇組的十分之一。汪遠他一直有兄弟情結,劇裏的每個角色都是有原型的。大師兄這個角色也是同樣,因為我以前是畫漫畫的,《卡通王》的主編,後來去做房產商了。他把我在第三季裏寫進了劇本,一個奸商,並且在裏麵調侃了動漫產業。我平時語速很快,講話模式開動就四小時以上,他就惡搞我在劇裏有語障。大師兄這個角色是凡人中的凡人,小悶騷,他不大氣。這個角色會紅是很意外的。
Q2:《愛情公寓》的火爆,可以說是近年的熒幕史上的一個奇跡。您覺得《愛情公寓》成功的因素是什麼?
A:一個劇的成功和他的主創人員是分不開的。《愛情公寓》的劇本很好。編劇汪遠對劇本結構很熟悉,也是圈子裏最早研究美劇編劇結構的人。劇本是重中之重,雖然有編劇團隊,但當時《愛情公寓》的劇本基本是汪遠一個人做的。他也很熟悉劇情結構拉片。所以你會看到他在《愛情公寓》中學習了許多經典美劇的結構。
Q3:其實我們知道,您在演員身份之外,還有一個身份是電影製片人。而且,重磅消息,《盜墓筆記》會改編成電影,您也擔任了製片人……對於這部很特殊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您會做出怎樣的嚐試?
A:七十年代人對於美劇、英劇、韓劇包括好萊塢類型片等有自己的體會。現在,國內電影的製作環節中,既貫穿了傳統劇目的方法,又有創新,加之網絡時代背景,觀眾觀影習慣有了改變。我們也在做新探索。當然,劇本是電影的靈魂,它直接影響成本和銷售。對《盜墓筆記》來講,怎麼既符合觀眾的期待,又符合我們的國情都需要考慮。但本質上要對得起觀眾。
Q4:因為南派三叔的小說異常暢銷,可以說這部小說帶動了“盜墓題材”的被關注。無數的讀者也抱有熱枕期待。我們甚至之前就在網絡上看到很多網友剪切的微電影,小說電影化等消息……那麼對於“小說原著”和“劇本”之間,您會做怎樣的考量、調整和改變?
A:小說是作者個人創作的世界,而劇本是集體創造。保持原著風格,最本質的是保持原作本線劇情涉及的主要人物,主要動力、情感和方向保持不變。主要人物關係不變。外部事件可以變,但世界觀架構不變。比如吳邪這個角色本來是個小生意人,他找不到生活目標。張起靈是一個失去記憶的人,千年不死,他要找到記憶,他們的原始動力很像。電影會強化這個原始動力,也就是什麼使他們走上了這條公路片之路。這在一定程度上仿真了年輕人尋找生命意義,尋找自我價值,尋找信仰的現實。即使劇本有改編,也是基於這個信仰尋訪基礎上的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