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基於樸實的本質
人物
作者:Marco
匠心,源於心,忠於心。
高文安傳承解構中國傳統建築,將有質感的東方思潮帶入國際視野。可謂:天人合一,匠心獨運。
高文安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他身上有著無盡的故事為你講述:他被業界稱為“香港室內設計之父”,是香港由建築師轉為室內設計師的第一人。這個傳奇的男人不僅僅是室內設計的神話:50歲開始專業健身,53歲拍攝個人寫真;年過花甲,來內地創業,業務遍及大江南北;他將深圳的舊廠房改造成辦公室;他把麵館和咖啡館開進故宮;年輕的設計師追捧他為偶像,把他演講時的句子作為座右銘……
采訪高文安,是在一個早春的午後,當時他正在用最熟練的粵語和夥伴們分析設計圖紙。而此時,他剛剛完成一次長途出差,而在訪談結束後,他將要飛往國外繼續他的工作。高文安的助理訴我,這就是高文安日常生活的濃縮,似乎永不疲倦的他,以分鍾來計算工作時間。也很難想象,眼前的他已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
故宮遺夢,我的麵館
對高文安的設計最直接的感受來自於故宮神武門內東長廊的故宮麵館,它是高文安精心設計的集餐飲、設計、文化於一體的綜合展示空間。
回想起當初那段經曆,高文安說:“在紫禁城的地界兒開一麵館真心不易啊!”2007年初,因為“請星巴克從故宮裏出去”的熱議,在故宮經營八年的星巴克被撤出。得知這一消息,高文安開始與有關部門接洽。從開始接洽故宮到最後進駐,高文安前後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所幸的是他的執著與堅持讓我們最終見到了故宮麵館。
在他看來,故宮中的食肆應該是國家文化的展示窗口。舉目世界,無論是法國盧浮宮還是大英博物館內都有優雅閑適的餐廳,而偌大的故宮卻沒有,時常可以看到遊客蹲在地上吃盒飯、吃杯麵,實在難登大雅之堂,與氣勢恢宏的故宮亦無從匹配。他決意在故宮裏做一間既接地氣又有質感的餐廳,讓中外遊客在品嚐食物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利用麵館作為空間載體,實現文化交流。
設計伊始,高文安及他的團隊非常上心,投入了大量精力去了解學習故宮的方方麵麵,力求設計與故宮融為一體。在初期的方案設計中,高文安認為關於曆史的記憶,不隻是來自一本本古書的記載,更是來自建築、服飾、器物等一係列文化載體。但高文安並沒有將古代元素照搬,而是用現代的視角,將宮廷特色的裝飾元素提煉出來。
古代宮廷特色的裝飾元素被融入到平易近人的餐廳設計之中。京味濃鬱的鳥籠、坐礅、雅致的宮燈、竹籃……處處散發文化氣息,營造出獨特的懷舊氛圍。
在最終成型的方案中,更強調對故宮古文物的保護,為了盡可能展示建築六百年前的曆史狀態,將天花板完全外露,保留原有實木架構。店中的柱子也做了洗漆處理,將油漆一層層抹去,露出原來楠木的裂痕,力求原汁原味。這一大膽構想成為故宮麵館最大的設計亮點,也創故宮內所有餐廳之首例,最大程度上體現了故宮古建築與古文物的精髓。
高文安用其數十載的專業經驗賦予中國傳統文化全新的生命價值,旨意以設計的視角展示和推動傳統文化。
故宮麵館,正是高文安對中國傳統文化熱愛的一個濃縮。
除卻血脈相承的民族歸屬感與使命感,更因著其無法被其他文化比擬的深厚蘊藉。高文安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向世界開一扇窗,讓世界見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容納百川的氣度。
高文安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他身上有著無盡的故事為你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