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行業職業道德規範(7)(1 / 3)

市場經濟中,服務行業是在與同行的競爭中來爭取客源、占領市場、獲取利潤的,而競爭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公平進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經營者下列競爭行為,有違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屬於不正當競爭:一是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或擅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等行為;二是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三是商業賄賂行為;四是虛假廣告和宣傳行為;五是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六是低價銷售商品行為;七是不合理搭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行為;八是巨額有獎銷售行為;九是詆毀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行為;十是串通投標招標行為。經營者有以上行為的,應依法承擔民事、行政甚至是刑事責任”。

公平公道就服務對象而言,包括3種情況。一是待人公道,一視同仁。要求服務行業工作者不能以服務對象的職位高低、權力大小、容貌美醜、衣著好壞、關係親疏來實行“差別對待”、“看人下菜碟”,堅決反對厚此薄彼、親疏不一、媚權重利、輕民薄義等不良作風和行為。在接待顧客時,要做到生熟顧客一樣主動,大人小孩一樣周到,農村顧客和城市顧客一樣熱情,買低檔和高檔一樣耐心,特殊顧客和普通顧客一樣負責。但考慮到老、幼、病、殘、孕等顧客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點,應當適當地給予更多的照顧和關心。二是價格上的公道,堅持“按質論價,收費合理”原則。每個服務工作人員在保證質量的前提條件下,一定要自覺地執行國家物價政策,不得擅自提價、變相漲價、劣質高價,更不能隨意亂收費。三是時間上的公道。即顧客在買前、買中和買後所受到的服務應當一樣,不能買前、買中是“上帝”,買後是“奴隸”。有些服務人員在顧客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之前和之中,為達成交易,胡亂許諾,熱情有加,而在交易完成後則來個180度的大逆轉,對顧客的困難置之不理、袖手旁觀,對顧客的不滿和投訴,聽而不聞,甚至冷嘲熱諷,惡語相加。這樣的行為不僅傷了顧客的心,更嚴重的是自毀了本行業的前程。

(8)鑽研業務,提高技能,用“力”服務

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要想圓滿地完成本職工作,獲得事業上的發展,真正使顧客滿意,除了服務態度和熱情外,還必須有紮實的知識功底和嫻熟的職業技能。沒有堅實的職業能力,優質服務隻能是一句空話。

服務行業從業人員要具有紮實的知識功底和嫻熟的職業技能,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掌握“應知”的文化知識。服務工作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多方麵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售貨員就必須了解它的產地、質量、規格、性能及它們的區分,這就需要有較廣泛的知識;服裝顏色的搭配、流行色的預測等,這裏麵就包含了美學、社會學等方麵的知識。服務人員要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就必須掌握相關心理學的知識。其次,要掌握“應會”的專業技能。職業技能是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手段,服務業工作人員對本行業“應會”的專業技術需要在實踐中反複訓練,熟能生巧,練好基本功。例如,售貨員在服務過程中要做到取貨“一抓準”,稱量“一稱平”,收付“一口清”,結算“一遍準”。服務業工作人員隻有掌握了基本技能,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向更高、更難的方向攀登。對本行業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服務業工作人員的社會職業道德水平。再次,要掌握“前瞻性”知識。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服務全行業的開放已近在咫尺,我國服務業的生存機遇和生存壓力與日俱增。服務人員不能僅僅滿足於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而裹足不前,而應用開放性、戰略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職業,積極學習發達國家積累的許多關於服務業科學管理和合理經營的先進經驗,銳意改革,積極進取,開拓市場,開創先進的、有自我特色的服務方式和模式。

總之,社會主義服務行業是一種光榮而高尚的職業,服務行業工作者應不斷增強職業道德觀念,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型的服務行業工作者,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服務行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小資料】

美國麥道公司向員工提出的九項道德原則

在我們所有的交往中要誠實和守信;

可靠地執行分派的任務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