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行業職業道德規範(4)(2 / 3)

目前,我國農村還比較落後,勞動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都比較艱苦,城鄉還存在較大的差別。改變這種狀況除了依靠國家的政策調整和財力支持外,還要依靠廣大農業從業人員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農村是個廣闊天地,農業生產大有作為。作為現代農業從業人員,要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必須依靠科學技術。2004年我國評出的全國十大農民女狀元:青海省青稞種植女能手甘長英、吉林省的生豬營銷能人李曉俠、黑龍江省飼養狀元郝淑賢、浙江省農民企業家項秀武、福建省蔬菜種植能手林水英、河南省育種能手王桂鳳、湖南省動物養殖能手王索求、雲南省種子王朱美華、陝西省致富能人趙軍賢、新疆地毯編織能人肉孜尼沙汗·肉孜。這些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的舞台上表演出了精彩人生的普通農民,但是她們的成功除了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個人素質外,無一不是依靠現代的科學技術。因此科技致富是農業從業人員致富的根本出路。

在農業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作為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骨幹力量的農業技術人員,應承擔起服務“三農”的重任。熱心為農民服務,虛心向農民群眾學習,萬萬不能以為自己有了技術就在農民麵前自高自大、自以為是,認為自己了不起;應該在了解當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把科學理論知識同本地的實際情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作為技術人員,不僅要把好技術推廣到農村,還要把好的思想、作風帶到農村,要在技術上求精、在人格上升華,把自己融入到農業經濟的發展之中,和廣大農民一道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小資料】

關於“三農問題”

農業問題

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我國農業的購銷體製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農民種的東西賣不出去或賣價過低,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按市場規律辦事,沒有形成合理的產供銷的鏈條。此外,我國農業目前基本上還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後,如何麵對國外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麵臨的嚴峻問題。

農村問題

目前突出地表現為戶籍製度改革,以往的戶籍製度將城鄉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文化水平的重大差別。現在各地興起的戶籍製度改革紛紛向不合理的製度開刀,希望能借此進一步解放農村的剩餘勞動力。

農民問題

可以分為農民素質問題和減負問題兩個方麵。農民的素質主要是指文化素質。從整體來看,農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素質很低。關於減負問題,農民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的改革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地方機構嚴重超編既給農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也使一部分政府機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入不敷出,於是將負擔轉嫁到農民身上。

(4)珍愛土地,誠信為人,勤勞致富

廣大農業從業人員終年辛苦勞作,用自己生產的糧食、棉花和各種農副產品滿足人民的需要。我國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1.3畝)不及世界人均耕地(5.5畝)的24%。因此,我國的土地資源非常寶貴,必須珍愛每一寸土地,如果缺少土地或沒有土地,農民的生活就很難想像。我們要堅決反對占用良田亂蓋房屋、閑置浪費土地的現象,倡導惜土如金,保護耕地。

自從我國在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以來,農村市場經濟體製也逐漸得到完善,農業從業人員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要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廣大農業從業人員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講求誠信,發揚中國農民忠誠老實、講究信用的傳統美德,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按經濟合同辦事。極少數農業從業人員不講信用、以次充好、摻雜弄假,把不合格的農產品出售給城鄉居民牟取利益的行為,都是不講職業道德的表現,應該予以禁止。這種不講職業道德的行為雖然可能讓極少人獲得了暫時的蠅頭小利,但從長遠利益來看,會破壞農村市場秩序,最終影響到更多農業從業人員的利益。因此,隻有在農村建立了健康的市場經濟秩序,農村經濟發展才會獲得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長效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當前的落後麵貌,使廣大農業從業人員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