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學生一心想著跳出農門,甚至“學農不愛農”,缺乏獻身農業的職業理想。這說明人們的輕農思想還相當嚴重,為此農業從業人員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所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就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主觀偏見和落後觀念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確立新觀念。農業從業人員要牢固樹立起“無農不穩”的觀念,充分認識到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確立熱愛農業光榮、鄙視農業可恥的思想,紮根農村,獻身農業。我們要在掌握“大農業”先進知識的基礎上,用“綠色農業”、“觀光農業”、“微生物農業”、“無土栽培農業”等最新的知識武裝頭腦,樹立愛農思想。要充分認識到從事農業一樣大有可為,一樣能創造多彩的人生價值;要增強振興農業的責任感、使命感,懂得農業的基礎地位無論到什麼時候也不會改變。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不會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更不會在新的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2)把握政策,抓住機遇,振興農業
在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從業人員的精神麵貌、道德狀況對整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農業從業人員要正確認識個人的生存狀態與集體、國家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係,熱愛國家、關心集體,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同時要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強化振興農業、服務社會的時代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
了解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積極參與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當前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核心是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要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落實土地政策和《農村土地承包法》,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要在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前提下,針對影響農村發展的體製性因素,進一步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具體為:一是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二是深化糧食流通體製改革;三是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辦法,加大國家對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農村金融體製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支農的力度。作為農業人員應加強學習,了解黨在農村工作方麵的方針、政策,充分認識改革的意義,積極參與、熱情支持農村改革,做改革的促進派。
適應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當前我國正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作為核心,把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基本目標,堅持按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辦事。要在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同時,切實抓好質量安全管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優化農業區域布局,促進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更快、更好地發展;要大力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和多種經營,拓展農村的就業領域;通過體製創新、技術改造、布局優化和產業升級,提高鄉鎮企業的競爭力。
(3)不斷學習,敢於創新,科技致富
農業從業人員是我國農村第一線的工作者、經營管理者,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裏要很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就必須刻苦鑽研農業科學技術。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新品種不斷出現,舊品種不斷被改良、淘汰,新的種植和管理方法不斷湧現,作為農業從業人員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發揚雷鋒的釘子精神,刻苦學習農業科學知識,鑽研農業技術,掌握過硬的技能,適時推廣新的科研成果,解決生產中出現的新問題。農業既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行業,每位農業從業人員應順應時代潮流,敢攀農業科學高峰。當今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為了雜交水稻,他奉獻了自己美好的年華。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兩年時間,頂著烈日,差不多踏遍了當地所有稻田。他的知識、汗水、心血都是圍繞著雜交水稻運轉,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努力,雜交水稻成功了!從1976年到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3%的人口,這是何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