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的,落實到農民身上就是由貧窮變富裕。在致富道路上,我們堅持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勞動致富的傳統美德。所謂勤勞致富,包含三層含義。一是要敢於致富、善於致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和社會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使大家共同富裕起來,但是在走向共同富裕這個目標時,並不是也不可能要求大家“齊步走”。二是一定要勞動致富,不搞邪門歪道致富。在改革的洪流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有的人確實靠投機取巧、損人利己發了財,這是不正常和暫時的現象,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和法製的不斷健全,他們必將失去其生存的市場。三是要提倡勤儉節約。勤儉節約與自力更生、勞動致富是不可分割的。花錢要精打細算,要講究經濟效益,反對大手大腳、講排場、比闊氣、揮霍浪費。把攢下的錢用於擴大再生產,以便產生出更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郭樹堂是河北省康保縣康保鎮南關村一位敢想敢闖、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用大手筆幹大事業的青年農民。1999年5月,他在康保縣第一個購進小尾寒羊進行舍飼養殖,如今他的小尾寒羊舍飼養殖場辦得紅紅火火,養羊事業如日中天。作為全市小尾寒羊舍飼養殖第一戶,他引進良種、學習技術、摸索經驗、探索路子,同時還向周圍農民傳授經驗,帶動群眾搞舍飼養羊。目前,郭樹堂不但發展成為擁有10000多平方米舍飼場地、3000多隻基礎母羊、3500多畝牧草地的“莊園主”,總資產達300多萬元的致富典型,而且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引領一方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他的努力使小尾寒羊落戶壩上,而且發揮出多胎高產的繁殖性能。為解決羊種不適應及飼養技術問題做出了積極的探索,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郭樹堂先後被選為省十屆人大代表、被評為省十大傑出青年星火帶頭人、省百名致富能手、省級勞動模範。
在農業從業人員致富的過程中,農業技術人員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農業技術員也是農業從業人員的一部分,農業技術員的工作同農民的命運和前途聯係在一起,他們紮根農村,安心工作,無私地貢獻自己的技術專長,主動幫助農民解決技術難題。在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的過程中,農業技術員要做好傳、幫、帶。“傳”就是傳授農業技術,搞好科學種田;“幫”就是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指導農業生產,幫助農民盡快富起來,走上共同富裕的大道;“帶”就是帶領農民,解放思想,尊重科學,學習文化,掌握技術,迅速提高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通過科技扶貧,培養出一批敢於致富、善於致富的能人,使廣大農民盡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5)移風易俗,興利除弊,倡導文明
《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指出:“在廣大城鄉要積極開展移風易俗的活動,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社會風俗習慣中還存在的愚昧落後的東西,婚嫁喪葬中的陋習要改革,封建迷信要破除。”我國由於經濟上貧困、文化上落後,以及剝削階級舊殘餘思想的影響,不文明的現象還相當嚴重。例如,宗法觀念、封建迷信、重男輕女、買賣婚姻、換親轉親、不講衛生、鄰裏不睦、家庭不和、賭博成風等,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也出現了一些新的不良風氣,如欺詐拐騙、強取豪奪、欺行霸市、賭馬等。
這些陳腐的封建惡習、倫理觀念和不良的風俗習慣對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廣大農業從業人員的生活都造成了極不利的影響。要改變這些不良現象,要依靠加強社會主義法製建設,要依靠宣傳教育,更要依靠廣大農業從業人員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
發展大農業、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不僅要加強物質文明建設,同時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個現代農業從業人員,不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和道德素質,要成為移風易俗、興利除弊、倡導文明新風的模範。例如,改革婚喪禮儀,破除迷信,杜絕浪費,不擺闊氣、不講排場,不搞鋪張浪費,不搞相互攀比;提倡尊老愛幼,團結互助,和睦鄰裏,在技術上互相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不拉幫結派,不打架鬥毆;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娛活動,不參與各種形式的賭博等。努力建設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