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職業道德基本規範(8)(3 / 3)

(3)遵紀守法是集體和從業人員維護自我權利的必要手段

首先,職業紀律和職業法律是對各行業工作規範的具體要求,是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可操作性。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紀律和法律就是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權利保證書,遵守職業紀律和職業法律就是對自己生命、財產的保護。例如,建築工人頭戴安全帽、駕駛人員的非酒後駕車、采煤工人不違章冒險作業、醫護人員的無菌操作,無一不體現對從業人員自身利益的保護。

其次,在職業活動中當遇有他人欲予侵犯或已然侵犯自己權利時,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從業人員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企業和國家的利益。例如,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對外經濟、技術、文化方麵的交流日益深入和廣泛,隨之涉外方麵的糾紛不斷增加。自1979年歐共體對我國產品進行首起反傾銷以來,到2004年9月共發生了594件,連續9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特別是2000年以來,每年差不多有5060起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案,占世界反傾銷總數的15%,這個比例遠遠高於我國產品出口占世界出口貿易的份額。另外,近幾年針對中國反傾銷案的金額也越來越大。2003年以來美國對我發動的11起反傾銷案中,有5起超過1億美元,彩電反傾銷案件將近5億美元。有關人士曾估算,中國出口產品遭受國外反傾銷每年平均損失800多億人民幣,並且導致大量相關企業員工下崗。麵對不斷增加的涉外糾紛,我們國內的企業由於不了解國際規則,法律意識薄弱,害怕打官司,自動放棄本應爭取的權利,不能不說是個悲哀。在已經發生的500多起案件中,至少有50%的企業沒有應訴,“不戰而敗”,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原因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對國外貿易規則的缺乏。值得欣喜的是,近年來我國企業正在以更積極的態度應對國外發起的反傾銷訴訟,2003年國外總共對我發起58起反傾銷,我國應訴46起,應訴率達到79.3%。在越來越多的勝訴案件中,我國企業不僅找到了信心,而且也維護了自己的權益。在應訴美國發起的H型鋼案、焊縫鋼管等一係列鋼鐵案中,我國鋼鐵企業群策群力,最終獲得零利率或無損害裁決的結果,保住了1億美元的大市場。這些現實傳達出一個確切的信息:作為未來的國際型勞動者,當代的大學生一定要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

(4)遵紀守法是社會和諧運轉的必要條件

在現代社會中,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行業間的協作越來越廣泛,聯係更為密切。“牽一發而動全身,挪一子而關全局”,社會為了保持協調和統一,維持正常的經濟生活,必須建立一定的秩序和規則,並得到從業人員的自覺遵守,否則會陷入混亂。例如,20世紀90年代,有些商業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為了爭奪市場,增加儲蓄,違反貨幣和利率管理的有關規定,在國家存款利率已經很高的情況下(一年期存款利率為9.8%)擅自提高存款利率,導致金融企業間的惡性競爭,成本上升,形成了大量的呆賬和死賬,增加金融風險,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安全因素。

市場經濟最大的特色是競爭,有競爭就必有規則,以保證競爭合理公平地進行。而職業紀律和職業法律就是市場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各市場主體及其從業人員隻有確實遵守相關的紀律和法律,市場才能順利和高效運轉,市場經濟的功能和優勢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若各主體和從業人員從一己私利出發,從短暫利益出發,置紀律和法律於不顧,拋棄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見利忘義,雖可獲得一己、一時之利,但必將侵蝕市場經濟的基礎,危及市場經濟的信任機製,給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帶來負麵影響。

3.遵紀守法的基本要求

(1)學習紀律和法律,做到知法懂紀

根據對違法犯罪人員的統計,因不懂法而觸犯法律的人占全部違法人員的30%以上,而這也是許多違法者最覺得“冤枉”的。因此,從業人員要做到遵紀守法首先要學習相關的法律和紀律,做法律和紀律的明白人,明了何可為、何須為、何禁為,並銘記於心,這樣在職業活動中就會明確界限,掌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