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事業將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珍惜崗位,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是應有的人生態度,是珍惜自我、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是實現人生價值,有益於社會的途徑。把愛崗敬業提升為一種人生態度,就是要求我們對工作做到用心用力,正如北京勞模李素麗所說:“用力做隻能達到稱職,用心去做就能達到優秀”。
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個勞動者能找到一份工作,發揮自己所能,本身就是一件幸事,是生活的眷顧,因此應該持著“感恩”的態度去工作,去回報社會。既然社會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給了我們發展的空間,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責無旁貸地去做好每一項工作,為社會盡一份心、出一份力。正如《把信送給加西亞》中所講的一樣:“年輕人所需要的不隻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隻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
著名學者梁啟超說:“樂業即是興趣”。隻有對職業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不畏職業中的艱難困苦,傾力而為,從而獲得成功。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推理,同時也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達爾文家境不錯,但他對學校裏教授的東西天生反感,教育效果甚微,為此父親和老師一致認為他的智力低於正常人水平,但他對野外流浪生活倒是情有獨鍾,打獵、玩狗、逮耗子,可以在遼闊的鄉間泡上好幾個小時。隨著年紀的增長,達爾文愛好閑逛的特性變本加厲。父親為了讓他能幹點正經事,先是把他送進格拉斯哥大學學醫,但剛過幾個月達爾文就不幹了,於是又把他轉往劍橋大學學習牧師方麵的課程。正是在劍橋,達爾文幸運遇到了開明的漢斯羅教授,後者經常讓他去野外采集標本和昆蟲,達爾文終於找對了路,與生俱來的興趣與崇高的人生目標結合了起來,成就一番事業的激情開始在他心頭激蕩,一下子變得既勤奮又富有活力,他高興地向父親表示決心獻身於大自然的研究。大學剛畢業,達爾文就參加了一項政府組織的探險考察活動,在浩渺的南太平洋地區進行長達5年的科學研究,收集了大量動植物標本,發現很多科學研究的線索,終於創立了進化論。
想一想,議一議
達爾文的事例是表明了興趣和職業的吻合,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受種種限製,自我興趣和職業選擇經常錯位,即所從事的職業並非自己的興趣所在,此時該怎麼辦?
(2)加強自我修養,培養愛崗情感,做到勤業
俗話說:“天道酬勤”。懶惰的人,即使才華出眾也未必能做好工作,而平凡普通的人卻往往能依靠自己的勤奮取得令人欣慰的佳績。在這兩種人的競賽中,天平最終總是偏向勤奮的人。
愛崗與敬業總的精神是相通的,是相互聯係在一起的。愛崗是敬業的基礎,敬業是愛崗的具體表現,不愛崗就很難做到敬業,不敬業也很難說是真正的愛崗。愛崗敬業必須要有熱愛本職工作的職業態度。隻有熱愛自己的職業,才會有工作的積極性,才會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精力、才華和心血,才會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古人雲:“業精於勤荒於嬉”。大慶的新一代“鐵人”王啟民,三十年如一日,先後主持了八項重大開發試驗。每一項試驗往往都要經曆數年時間,要收集成千上萬個數據,做無數次的實驗,反反複複地經受挫折,終於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勤業,就是勤奮學習專業,鑽研自己的本職工作。要做到這一點一要勤奮,二要頑強,三要刻苦。勤奮,就是要做到手勤、腳勤、腦勤,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頑強,就是有勇氣,有意誌去克服職業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刻苦,就是能經受得起工作的艱難困苦,這是勤業必須有的一種精神。“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隻要我們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以頑強的意誌、勤奮的態度從事自己的職業,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我們就一定能做好每一項工作。
(3)不斷學習、提高,增強敬業能力,做到“精業”
日本豐田汽車在創業之初是靠強有力的銷售網絡發展起來的,上千名老銷售員的敬業精神讓其他汽車生產商(如日產公司)等望塵莫及。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汽車性能不斷改進,對銷售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到了20世紀60年代,豐田不斷將那些敬業精神堪稱楷模的老銷售員換下來,將一批受過專門訓練的大學生換了上去。因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育和完善,時代在變化,僅有敬業精神已經不夠了,還須做到“精業”。為了應對市場競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將越來越高,“精業”已成為首要條件。例如,美國的麥當勞在全球有上萬家快餐店,他們在招收員工時也是把“精業”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