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職業道德基本規範(2)(3 / 3)

(3)愛崗敬業是事業成功的必要素質人生活動是多方麵的,職業活動是最重要的內容。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主要是通過本職工作來實現的。愛崗敬業、奉獻社會,是職業道德的基礎和核心,也是一種崇高的道德情操,是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愛崗,要求從業人員安心、熱愛本職工作;敬業,是愛崗的升華,表現為對本職工作的一絲不苟,高質量、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務。朱鎔基總理就任國務院總理時,曾立下誓言:“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充分體現了一種偉大的敬業精神。

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對事業成功的促進作用,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麵體現出來。第一,愛崗敬業可以提升人們的事業心。事業心是為實現遠大職業理想而獻身於具體事業的理想和信念。敬業精神是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思想基礎,一個具備愛崗敬業精神的人往往會為了職業目標,認真對待自己的職業責任,不計較個人得失,甘心奉獻,因而他們會更加深刻地體會事業發展和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幸福感和榮譽感,從而提升追求事業成功的信念。第二,愛崗敬業可以提升工作水平。一個愛崗敬業的人,為了把每一件事做好,就會不斷學習,刻苦鑽研業務,在工作中不甘平庸,敢於開拓,勇於探索,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完美,使事業更加成功。第三,愛崗敬業可以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一個愛崗敬業的人往往把事業的成功看得高於一切,事事以工作為重,為了工作的圓滿完成,能摒棄狹隘的功利私念,能著眼於長遠的發展,避免急功近利的偏頗之見;為了事業的成功,甘願冒風險而勇挑重擔,情願忍辱負重而奮鬥不止。

【小資料】

名人的最後時刻

愛因斯坦臨終前幾小時還在工作。當朋友問他還有什麼事時,他回答:“我隻希望還有若幹小時的時間,讓我能夠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瑞士數學家歐拉臨終那天,還在石板上演算剛被天文學家發現不久的天王星軌道,算完之後,又叫孫子朗讀一遍,知道演算的結果與觀測的軌道相符,才放心地閉上眼睛。

門捷列夫年過七旬以後,雙目半盲,依然奮鬥不息。他每天從清晨開始工作,一口氣寫作到下午5點半,6點吃“中飯”,飯後又繼續寫作到深夜。1907年1月20日清晨5時,門捷列夫因心機梗塞坐在椅子上去世,手裏還緊握著筆,桌上是一本本寫完的著作。

1936年8月1日,魯迅的體重隻有38.7公斤,肺已爛掉五分之四,肋膜間開始積水且一直發著高燒。可是,就是在這樣的健康狀況下,從8月1日至10月19日逝世為止,他一共給青年作者和友人寫了93封信、14篇解釋各種問題的文章。逝世前一星期,他帶病參觀了第二次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逝世前三天,他為曹靖華的譯作《蘇聯作家七人集》寫了序;逝世前兩天,他還寫了《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逝世前一天,他還在寫日記。

1972年周恩來患癌症。在1974年1月到6月1日住院手術期間,周恩來抓緊時間抱病工作的情況如下:工作12到14小時的有9天;工作14到18小時的有74天;工作超過18小時的有38天;工作24小時的有五天;連續工作近30小時的有一次。從1974年6月1日住進醫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這段時間,周恩來總理做了6次大手術,8次小手術,平均每40天左右動一次手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除處理日常工作外,還同中央負責同誌談話55次,接見外賓63次,在醫院中召開會議20次,外出開會20次。還參加了賀龍同誌的骨灰安放儀式及李富春同誌的追悼會,並親自主持了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

(1)把愛崗敬業升華為一種人生態度,做到樂業

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裏,每個崗位都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職能,每一個從業人員都通過自己的職業扮演著特定的社會角色。就業不僅意味著以此獲得生活來源,掌握了一個謀生手段,而且還意味著有了一個社會承認的正式身份,能夠履行社會的職能。因此必須認識自己從事的職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認識自己的崗位在整個行業中和企業中的意義,要把職業生活看成一種樂趣、一份責任,而不是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