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規範性特點,是指職業道德總是通過一定的道德原則、道德規範這些內容具體地體現出來。凡是職業道德的內容都要求從業人員一定要知之甚詳,並且照著去做,因此職業道德內容一般都是用規範性的條文方式來體現的。這種規範性一方麵表達了道德的意誌和要求,另一方麵也體現了某些法律的性質和特點。例如,從事火車司機、汽車司機、飛行員等特殊職業的人,被要求在工作期間不得飲酒,一個人如果在工作時喝醉了酒,就會影響和妨礙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正常活動,其行為不僅違背了職業道德的要求,而且還觸犯了相關的法律。
4.職業道德的作用
職業道德滲透於各行各業和各種人群,並與不同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行為相融合。職業道德同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相互聯係、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著社會曆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社會主義時期,職業道德建設是“以德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的重要補充和輔助力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是維護正常的職業活動秩序、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根本保證
在我國現階段,各行各業都在出台各種規章製度,但也不可能盡善盡美地規定職工的每個行為,不可能涵蓋職工生活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各種特殊情況。同時,新舊體製的碰撞,利益格局的調整,迫切需要職業道德來規範人們的行為關係。如果沒有職業道德的調整加以補充,就會出現職業規範的真空和死角,造成社會經濟秩序和人們思想的混亂。
職業道德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調節職業關係,維護正常的職業活動秩序。隨著社會經濟關係的發展,職業人員之間的關係、職業之間的關係、職業與社會各方麵的關係等,都日趨複雜化。這些複雜的關係所涉及的各方麵都會存在責、權、利、效的矛盾和差異,職業道德作為職業行為的規範,能有效地協調職業關係中的各種矛盾和差異,確保職業活動的正常進行,因而它能夠促進職業的健康發展。在震動全國的廈門“4·20”海關走私案中,海關人員涉案麵達13%,而獲得廈門職業道德十佳的廈航(4000人)無一涉案,這充分地顯示出職業道德強有力的調節功能。
職業道德狀況本身就是社會道德風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職業活動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於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把對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一些行業和部門形象地比喻為社會道德風尚的“窗口”,如商業行業、醫療部門、供電部門等。這些行業和部門的職業道德水準,直接體現著社會道德風尚的麵貌。大量事例證明,現代社會的腐敗現象,許多都是由行業不正之風引起的。如果行業不正之風長期盛行,市場上不守信譽、假冒偽劣等現象得不到遏製,就會造成經濟無序、腐敗嚴重、社會不穩的後果。因此,如果每個行業、每個部門、每個企業都自覺地遵循各自的職業道德規範,必將會促進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
(2)是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法製經濟,也是道德經濟,是有序競爭的經濟。隻有強化企業的職業道德,才能建立有序的、正當的競爭機製,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運行環境。如果離開了職業道德建設,任由道德約束鬆弛、道德混亂,市場就隻能是一個病態的市場,這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和根本目的相違背的。
市場經濟有它的長處,也有一些負麵效應,可以誘發許多消極腐敗的現象出現。例如,市場經濟所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容易導致人際關係商品化、市場化和職業行為的功利化,如果把這個原則搬到政治生活領域裏,就誘發了權錢交易、以權謀私。市場經濟利潤最大化原則容易使一部分企業和個人以賺錢多少作為唯一的目標,置賺錢的途徑是否合法於不顧,喪身理想和信念,陷入拜金主義的泥潭。市場經濟要求承認正當合理的個人利益,特別是要充分發展個性,這就可能誘發極端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抬頭;市場經濟要求及時把握機遇和信息,又可能誘發投機詐騙行為;市場經濟要求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自主權,而且又麵臨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從而易產生片麵追求“自我利益”的傾向,誘發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
這些年來,之所以假冒偽劣、欺詐活動猖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以至職業道德淪喪。因此,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廣大從業人員的思想素質,引導人們講信譽、講公德、講自我約束、講社會規範,引導人們處理好工作與生活、勞動與享受、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係,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要的道德基礎,是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促進市場經濟成熟和理性化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