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職業道德的特征
職業道德是從職業活動的需要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社會道德的特殊表現和有機組成部分。職業道德的特征體現了一般社會道德的特征,但是職業道德作為道德的一個特殊領域和行為調節手段,有它自身的特殊要求。職業道德的特征,概括起來有以下3點。
(1)職業性和多樣性
職業道德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相連,具有職業特征。它的使用範圍主要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中間,也就是主要表現為已經走上社會、參加工作的人的行為規範。職業的責任、義務和專業內容決定了職業道德規範的內容。從事不同職業的人有不同的職業道德要求,一定的職業道德規範隻適用於特定的職業活動領域,帶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征。當然,從社會整體來看,不論從事哪種職業,都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對各行各業又有著共同的職業道德要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分工的多樣性,就決定了職業道德的多樣性。可以說,有多少種分工就有多少種職業道德。雖然道德的基本精神在最高的理論層次上是相通的,但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準。職業道德在不同的職業之間有相通的時代精神,卻又有互不相關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另外,由於職業特點的不同,有些職業道德在形式上也會與社會道德原則發生矛盾。例如,社會道德要求人們誠實守信、不講假話,但作為醫生,有時為了減輕病人的精神痛苦或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而對病人講“假話”,隱瞞病情,這是醫生講職業道德所允許的例外。這更豐富了職業道德的形式。
(2)曆史性和繼承性
職業道德的曆史性包含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指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職業道德總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階級利益的反映和體現,總是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道德的現實狀況,在一定程度上貫穿和體現著特定社會曆史發展階段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特點,因而任何時代的職業道德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二是指職業道德的發展變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最為直接而緊密的聯係。也就是說,職業道德直接反映著人與物(生產內容、生產手段、生產目的)的關係和特點。總之,職業道德既反映一定社會曆史階段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特點,又反映一定社會曆史階段人與物的關係特點,二者相互融合,從而形成職業道德獨特的曆史風貌。
職業道德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而從曆史上延續下來的職業活動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質和特點,因而職業道德也具有明顯的繼承性。這種繼承性往往表現為世代相襲的職業傳統,形成人們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從事特定職業的人們在從先輩那裏學習職業技藝的同時,也把與這一職業技藝緊密相連的職業傳統、職業習慣、職業心理、職業品質繼承了下來,使得不同時代的職業道德也有許多相同的內容,表現出一種特有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例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古至今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但不同社會形態的職業道德的繼承性是相對的,它要受到當時經濟關係的製約和占統治地位道德原則的影響。
(3)實踐性和規範性
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係,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範,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衝突,因而使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踐性的含義有兩個方麵:一是指職業道德總是與具體的職業活動緊密聯係;二是指職業道德側重實用性。為了便於理解執行,各行各業一般都根據本行業的特點和要求、具體的職業環境和職業條件及從事本行業職工的素質和水平,將行業職業道德規範采取簡明、適用的形式做出規定,如行業公約、條例、章程、職工守則、店規、廠紀等形式。這些規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於規範從業人員的行為更具有適用性和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