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職業道德概述(3)(2 / 3)

(3)職業道德是調節各種職業關係的重要手段

職業關係是一般社會關係在職業或行業方麵的特定表現,具體表現為從業人員之間、職業之間和職業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係。這些關係需要用職業道德來調節,才能使之達到協調。例如,醫生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關係。為調解他們之間可能產生的種種矛盾關係,保證患者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醫生應遵循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主要內容的醫生職業道德。

1.2.2職業道德的形成與發展

1.職業道德的形成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要根據社會的分工從事這樣或那樣的工作,由此就出現了以分工為顯著特征的多種職業。為了保證職業活動的正常進行,每個行業都形成了一些特殊要求。人們在從事各種職業活動的過程中,也就逐漸形成了思想和行為所應遵循的帶有職業特點的道德規範和準則,職業道德就應運而生了。一般來說,職業道德的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

(1)生產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是職業道德形成的曆史條件

職業道德的出現,與社會生產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相聯係。在原始社會,人們隻存在按性別的自然分工,沒有按行業的分工,當然也就沒有各種職業的出現。隻有到了原始社會的後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在氏族內部才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等專門的職業。原始社會的大分工是原始職業分工的雛形,由此而形成的職業道德僅以萌芽狀態包含在原始社會的道德之中,還不能成為一個單獨的道德類型。在奴隸社會,職業分工有了新的發展,為了調整不同職業內部、不同行業之間,以及每個從業人員之間的關係,便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特殊道德要求,職業道德以特有的道德類型從社會道德中相對地獨立出來。例如,在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和我國戰國時的《周禮》、《考工記》中就已提出了職業道德的規範。後來,隨著社會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人們的職業生活也就越來越複雜。經過多次分化和組合,形成了現代社會的各種職業和行業,也就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職業道德。

(2)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是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的實踐基礎

社會分工形成各種不同的職業僅僅是職業道德產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各種職業利益和職業關係才是職業道德產生的充分條件。職業道德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隨著各種職業的出現,社會產生了各種職業關係;隨著職業的日益豐富,職業關係日趨複雜。職業關係是一般社會關係在職業或行業方麵的特定表現。一般來說,職業關係大體上包含以下幾個層次:一是職業的內部關係,包括從業人員之間的關係、從業人員與職業團體之間的關係等;二是職業的外部關係,包括職業與社會的關係、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職業與服務對象的關係等。此外,在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活中,還要處理“德”與“才”的關係,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以及職業信譽與職業利益的關係等。為了有效地調整職業利益和職業關係,就要求對職業行為主體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以及對社會承擔的職業責任和義務進行規範。之後,這些規範一部分成為相關法律製度,另一部分成為道德規範。正是人們的各種職業生活實踐,才逐漸形成並認識人們之間的職業關係,從而構建起與職業實踐相聯係的道德心理、道德觀念、道德標準和道德理想。職業活動的實踐,不僅使人們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方式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和階級的烙印,而且也使它們帶有職業的色彩,職業道德便應運而生。

2.職業道德的發展

人們的職業實踐活動不僅是職業道德形成的基礎,而且是職業道德發展的動力。人們職業實踐活動的深化對職業道德發展的推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促進了新興職業的不斷出現,社會職業的種類逐漸增加,也就逐步形成了不同職業的職業道德。例如,最初的各種體育運動隻是人們鍛煉身體的一種喜好和交流的一種形式,還不是一種職業,後來在一些運動項目中出現了職業運動員,也就出現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道德要求。二是隨著社會經濟關係的不斷發展和變化,職業實踐活動規模和方式的擴大及變革,職業實踐活動不斷豐富和發展,職業關係中出現了許多新特點和新要求,從而職業道德的內容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補充、豐富和發展。例如,在計劃經濟體製下,企業之間很少發生商業信用;而在市場經濟體製下,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大量地、客觀地存在,因此在企業間經濟交往中就突出了“誠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