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借錢容易,讓信用過度膨脹
以前的人總認為借錢是很羞恥的事,而且借錢管道很少也不方便。現代人借錢比較容易,信用卡、貸款都十分普遍,造成許多人習慣先消費後付款,甚至借錢消費,利息負擔便成為資產累積的絆腳石。
4.投資工具多樣化,風險也相對較高
傳統家庭理財方式多半以儲蓄為主,財富累積速度雖慢,但風險也低,至少不會把本金賠掉。而在金融市場自由化的今天,投資理財工具更多樣化,包括股票、基金、債券、保險等,各種投資工具的報酬率也比存款高,但若未具備專業知識,盲目理財的結果,不僅白忙一場,還可能因此賠掉老本。
5.第一筆儲蓄就用於購車,不利於累積資產
上一代夫妻很多都是到了中年,經濟基礎穩定後才考慮購車,而現在不少社會新鮮人,卻願意以負債為代價,成為有車階級。因此現在一個家庭有一台車已經不稀奇,有的還不止一台車。然而,高昂的養車費用與折舊,也是造成現代家庭支出偏高的元凶之一。
6.自組小家庭,一切得自己來
上一代的家庭結構主要是三代同堂,雖然自主性不足,但小夫妻的開銷卻能大幅降低,而現代夫妻結婚後多自組小家庭,於是從購屋、買家具、帶小孩等都得自己來。雖然可享有自由,卻也造成經濟基礎還不穩的小夫妻,多了房租或房貸、保姆費等經濟負擔。
7.得靠自己存退休金
上一代夫妻孩子生得多,老來還可寄望靠子女撫養。但是現代人子女生得少,據統計,以後1.5個年輕人要養2個老人,還要養育下一代,負擔相當重。因此,必須積極準備自己的退休金,免得老年生活產生困境。
11.2.2個人生涯規劃與理財重點
我們在以前的章節已經討論了個人生涯規劃的幾個階段,即探索期、建立期、穩定期、維持期、高原期以及退休期。
1.探索期——就業前的準備,約18~24歲
①學業——生涯規劃應從一個人念大學時選擇科係開始。個人的興趣和專長學科及社會的需求方向都要加以考慮。
②家庭——處於此階段的人大多未婚,和父母同住或住在學校宿舍,是家庭形成期前的階段,以父母的家庭為生活重心。
③理財活動——重點在提升專業知識,取得可提升未來工作收入證書。此時可理的財相當有限,可能是零用錢、打工或家教所得。在銀行開一個活期儲蓄賬戶,可申請一張信用卡來延遲給付,但切忌超額消費把卡刷爆。
④保險——在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同時投保第一張保單,以低廉的費用購買一份20萬元保額,5~10年期的定期險或50萬元每年繳費的意外險,以父母為收益人,以此作為萬一保險狀況發生時,對父母的回饋。
2.建立期——從職場新人到獨立貢獻者,約25~34歲
①事業——處於此階段的人此時剛剛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的選擇相當重要,最好是能學有所用。但若未如所願,在工作的前10年可再留意是否有更合誌趣,更能發揮抱負,同時待遇也較高的其他工作機會。
②家庭——這段時間也是一般人擇偶、結婚、養育嬰幼兒子女的時間,和家庭形成期相當。婚前和父母同住,若夫妻商量後決定要擁有自己的房子,就要開始製訂儲備購房首付款的計劃。
③理財活動——該階段可投資的錢不多,但因為還年輕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可以將相當於3~6個月支出的金額作為存款,當做緊急備用金,多餘的錢嚐試投資一些股票,或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國內股票型基金。
④保險——婚後可互以配偶為受益人購買保額為30萬~50萬元,20~30年期的定期壽險,子女出生後可以以子女為受益人,購買保額為15萬~20萬元的20年期定期壽險,萬一發生保險事故,可把理賠金用來作為子女的高等教育金。
3.穩定期——確定生涯方向,約35~44歲
①事業——處於此階段的人差不多經過了10年職場的曆煉,這個時期對於未來的生涯發展應該有明確的方向。是否轉向管理崗位,是否專注於個人業績或專業發展,是否可以自行創業當老板,在該階段都應該可以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