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家庭——該階段是家庭成長期的前段。此時子女也應該到了上小學和中學的階段,應該趁子女上中小學,學費負擔較輕時開始為他們準備高等教育金。對購置自用住宅的家庭而言,此間最大的負擔是房貸本息攤還額。
③理財活動——此時的投資除了自用住宅之外,若每月儲蓄扣除房貸和教育金準備還有餘額的話,可以用來作為退休準備金。以實現目標的年限在20年以上來說,當作退休準備的資金可多用於股票等獲利性為主的投資上。
④保險——若有了房貸負擔,應該要針對房貸餘額遞減型房貸壽險,可以讓客戶在萬一保險事故發生時用理賠金還清貸款,使家人不至於因房屋被法院拍賣而流離失所。此時家計負擔者收入的持續性相當重要,可負擔的話最好也投保失能險,且保額以收入的五至七成計算。
4.維持期——最具投資力的年齡層,約45~54歲
①事業——此階段的人若在企業循序發展則很有可能做到中層管理者,若走專業路線,積累20年的職場經驗應該可以建立專業聲譽。
②家庭——此階段人們的子女多處於念大學或深造階段,屬於家庭成長期的後半段,子女教育費用是最大支出。由於房貸多已在前階段10年內提前還清,但稍具經濟能力的家庭在子女長大時會考慮換房,因此仍要準備由小換大的房價差額及裝潢費用。
③理財活動——最重要的理財目標是為自己及配偶準備退休金。因為收入增加而負擔減輕,離退休至少還有10年,此時投資能力最強,同時還能負擔中等程度的風險,因此除了前階段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外,對於已累積的資產,應該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包括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型基金、投資房地產、藝術品等,來分散風險。
④保險——若選擇以基金而非以儲蓄來累積資產,此時最好投保10萬元的終身險附加終身醫療險。此時人已中年,對醫療的需求增加,隻依靠社保則不能滿足對醫療品質的要求及因此可能中斷的收入。
5.高原期——退休前的準備,約55~64歲
①事業——在中國一般人的退休年齡約為55~60歲。此時還在企業發展者,可望成為高層管理者。專業工作者也到了經驗最豐富的時候,可傳承經驗培養接班人。
②家庭——子女應已就業,可能自己租房或仍和父母同住。若已成家也到了離巢的時刻,和家庭成熟期的階段相當。居住多半維持原有住所到退休,屆時再考慮是否換購可滿足銀發族需求的住宅。
③理財活動——應開始規劃退休後的銀發生涯,把退休當做圓夢的開始而非人生的終點。在投資上應在該階段逐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增加債券基金或存款的比重。
④保險——在退休時可以將原有的養老險轉換為活到老領到老的終身年金,同時應該趁還未超過保險年齡而投保長期看護險,以免年老無法自理起居時,無人照顧或成為子女的負擔。
6.退休期——退休後享受生活,65歲以後
①事業——此階段的人已從職場退休,若體力智慧尚可,還可以做個名譽顧問,傳承經驗以保持成就感。
②家庭——子女應已成家,可去探望他們,含詒弄孫,相當於家庭衰老期的階段。夫妻中一方先身故後,剩下的一方可能和子女同住。居住可以考慮從大換小,變現差額來補充退休養老金。
③理財活動——若前述安排妥當,即使沒有企業退休金,若已經累積100萬元以上的自儲退休金,應足以過個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因為已經沒有工作收入開始吃老本,此時的投資組合應以固定收益工具為主,但無論如何報酬率還是要高於通貨膨脹率。
④保險——可將已累積退休金的一大部分,購買活得越久領得越多的終身年金,一直可支領至終老為止,讓保險公司承擔準備的退休金不夠用的風險。
11.3投資理財觀念及不同生涯階段的投資策略
11.3.1個人理財需要樹立的六個觀念
1.樹立堅強信念,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餘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