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傳說,這一切都是靖姑的處置安排。隻因那位受盡虐待的婦女尋死上吊反遭毒打時,山神見了過意不去,火速稟報了臨水夫人,夫人便趕來懲治了殘酷的惡失,解救了苦命的妻子。事後還保佑這位婦人另立家園,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野廟懲假僧傳說古田某山的一座野廟是曾住過一夥假和尚,他們利用一些不育婦女求子心切的機會,揚言說,倘若到寺中好好燒香拜佛、多捐香火油燈錢,並在寺中留宿一夜,隻要心地虔誠,佛子就會前來顯身授喜送子。有些婦女聽信了這種鬼話,分別被安置在黑洞油的單間臥室裏,糊裏糊塗地遭了假和尚的奸汙。可有的還以為真的是佛子恩賜,有的雖然心生疑竇卻也奈何不得、不敢張揚……後來,有一婦人知道上當後萬般羞憤毅然自殺,至死仍發一股怨氣直衝雲天。靖姑和師姐們見到空中怨氣凝結,立即作法將她的冤魂收到臨水宮詢問。那冤魂便將所受欺辱全盤說出。靖姑遂又施法讓她死而複生且為之除盡汙跡,爾後與眾姐妹們變作一群進香求子的村婦來到寺院。那些假和尚看見這麼一群賽似天仙的美婦送上門來,一個個喜得合不攏嘴、急不可待,連哄帶騙地一下子把她們推進了暗室之中。哪想到當他們如饑似渴地前往摟抱美人時,突然“啊……”地慘叫一聲僵住不動了。轉眼間,那群村婦連同暗室的牆壁、屋頂卻已蕩然無存。隻有那夥色相鄙褻的假和尚,一個個至死還呲牙咧嘴地摟抱著房柱或者桌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出醜示眾。
這座野廟後來成了廢址,那夥假和尚則依著臨死時的模樣變成一撥醜陋的石頭人,永遠站立在山間供人唾笑至今。至於那些曾經蒙受欺騙、侮辱的婦女,也因靖姑廣施妙法,從而消除了肉體上和心靈的的創傷。
危窯庇苦兒傳說古田某村有個可憐的孩子叫苦兒。苦兒五歲便失去了親娘,後娘待他表麵上親親熱熱,暗地裏磨刀霍霍。吃飯時,她給苦兒和親生生盛上同樣一大碗白米飯。卻在苦兒的碗裏偷偷塞上大塊抹桌布,真正的米飯沒有幾顆。做衣時,她給苦兒和親生兒做了同樣一件大棉襖。卻在苦兒的襖心裏塞上大把“蓬蓬花:(一種野草花),真正的棉花隻有一小攝。但奇怪的是賤人自有賤命,苦和既不覺餓也不覺凍,而且順順當當成長。後娘為了顯示苦兒不如親生兒,好叫苦兒的父親不喜約會他,就把苦兒和親生兒了同帶上山割草。她讓親生兒在草木繁茂的坪地下鐮,卻支使苦兒往荊棘棘叢生的高坎上幹活。但結果苦兒挑回的柴草反而更多、更好。她又帶苦和親生兒一同下地種豆。她給親生兒的種子是上好上好的豆種,給苦兒的卻是暗暗炒熟過的死豆。
結果苦兒種出的豆反而又大又香……
狠心的後娘惱羞成恨。有一天,她乘著風狂雨暴的天氣和丈夫不在家的機會,竟把苦兒騙到一座搖搖欲塌的廢瓦窯裏歇著,哄他說,我回家拿蓑衣鬥笠來接你,叫他千萬千萬別跑出窯門。可這後娘一回到家中,丈夫恰巧也從外地趕回,丈夫見基兒不在,便冒著風雨埋電四處呼喊尋找,路上巧遇一位師姑。這位師姑自稱本姓陳,教他說:趕快回家,提起爐灶上的後鍋,點燃三住香,裝上半碗水,再用嘴巴湊著吹火筒,在後灶尾的煙囪口連呼三聲孩子的名字。苦兒的父親連忙照話去做。結果,父親喊出第一聲,苦兒的心猛揪一下,仿佛聽見慈愛的父親在家裏將他呼喚。父親喊出第二聲,苦兒的淚猛的落一把,仿佛看見死去的慈母在窯門向他招手。父親喊出第三聲時,苦兒剛剛奔出窯門外,隻聽身後“轟隆”一聲巨響,瓦窯頃刻化成一片廢虛!
苦兒大難不死,後娘娘暗心悸:一則也想自己做人太過份,二則又覺苦兒恐怕不是尋常人,於是從此再也不去虧待苦兒,將他跟親生兒一樣看待了。這苦兒長大後也果然有出息,據說還中過武舉,做出過孤身闖敵營、救出數百被擄婦女的大事情。
苦兒當了大官以後也從不計較後娘以前的不是,孝敬父親也孝敬後娘,被當地的鄉親們傳揚為美談一樁。
人都說,苦兒小時候的種種奇跡,都是靖姑在暗中庇佑。靖姑本欲出麵懲治那個虐待苦兒的惡婦,但又不忍叫苦兒的父親再度喪偶,同時也想給這婦人留下一個機會,看一看她會不會悔悟改過,因而終於成全了苦兒一家團圓吉慶。有人還傳說,從此以後,每當人們的幼年兒女走失或者受了驚嚇等等,須要“召魂”之時,也沿用了靖姑教給苦兒父親的辦法,據說還很能見效,因而天下父母倍加尊崇靖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