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發事件處理藝術篇
當偶發性事件發生
以後應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偶發性事件,對班主任是嚴峻的考驗,既反映班主任工作的責任心,又反映班主任工作的水平。妥善處理偶發性事件,有利於教育當事學生,教育全班學生,對逐步形成班集體有很大的作用。相反,偶發性事件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師生關係,影響班集體的形成,影響教育的最終效果。現就以下六個怎麼辦?談談自己的看法。
1.個別學生在體育活動、公益勞動、參觀訪問中不慎受傷或病倒,怎麼辦?
一種是簡單的做法,派兩名學生護送受傷同學去醫院看病,然後送回家,這種做法從道理上講無可非議,因為班主任已盡到責任,但從師生感情上講不妥。
另一種做法,班主任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親自(或委托另一位教師)護送受傷學生去醫院看病,然後送回家並向家長說明事件經過,班主任代表學校多做自我批評,爭取家長的諒解。事後組織班上同學熱情慰問受傷同學並給補課,動員班上一切力量關心和幫助受傷同學。這樣做充分體現師生之間誠摯的感情,不僅教育了受傷同學,也溫暖了全班同學和家長的心,將不幸事件的處理變成一次生動的集體主義教育。
2.個別學生嚴重違反紀律(如打架等),怎麼辦?
個別學生嚴重違反紀律,班主任很容易著急、生氣,因為這些行為給班集體榮譽帶來很壞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稍不冷靜就會出現過激語言,甚至簡單粗暴。一般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嚴厲批評、停課寫檢查、請家長、上報處罰,等等。對於嚴重違紀的學生采取上述教育方法是必要的,但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幫助學生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造成的後果以及應該吸取的教訓,找到今後努力的方向,痛改前非,並能以實際行動挽回影響,這些環節體現了做思想工作要“細”,對犯錯誤的學生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方針。
3.個別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借故突然起哄、怪聲怪調和大聲喧嘩,怎麼辦?
在集體活動中,個別學生搗亂,使活動無法正常進行,麵對這種混亂局麵,既不能視而不見、遷就不管,又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壓服的方法,切忌盲目地批評全班同學,造成班主任與全班同學感情上的對立。當沒有看清楚是誰胡鬧時,決不要輕易點名批評學生,因為一旦與事實有出入,往往會出現學生不服,當麵頂撞教師。麵對上述混亂局麵,一時情況又無法弄清楚時,隻能旗幟鮮明地對不良現象提出批評,活動以後調查處理,給全班同學留幾個思考題,使多數同學能分清是非,能與不良現象劃清界線,這樣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權。
4.個別學生幹部、優秀學生突然犯了錯誤,怎麼辦?
學生幹部、優秀學生突然犯了錯誤,班主任心理上有一種“意外感”,想不到他們會犯錯誤,進而惋惜,遺憾,容易出現感情用事,大事化小,輕描淡寫,原諒學生,從輕處理。這樣的解決辦法,無論從理論上看,還是從實踐上看,都不妥當。
首先應認識到,好學生犯錯誤,毫不奇怪,因為好學生也是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之中;同時應認識到,在紀律麵前沒有特殊的學生,對犯錯誤學生的處理隻有一把尺子,一個標準,那就是根據錯誤的嚴重性和造成的後果以及他們認錯的態度,最終決定如何處理。決不能對好學生處理從寬,對差學生處理從嚴,那就會失信於全班學生。
學生幹部、優秀學生犯了錯誤,同樣要幫助他們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造成的後果,吸取必要的教訓,找到今後努力的方向,並公開向全班同學做檢查,挽回影響。對學生幹部和優秀學生要求要嚴,這才是對他們真正的愛,注意他們思想傾向和細微的變化,及時采取措施,使他們不斷進步。
5.個別學生不聽從管理教育,頂撞班主任,怎麼辦?
當學生不聽從管理教育和班主任頂撞時,最容易引起班主任反感,情緒上激動,因為學生這樣做客觀上挫傷了教師的自尊心,影響了班主任的威信。這時班主任頭腦要冷靜,想想自己崇高的職責——教書育人,要有教師的度量和涵養。
這時教師態度要嚴肅,但言語不能粗野,語氣要和緩,但言語之中要體現出不可抗拒的力量。這就是柔中有剛。這樣全班學生都會同情教師,站在教師一邊,使犯錯誤同學處在孤立的地位,學生頂撞班主任造成的影響就會減到最低程度。
麵對學生頂撞班主任,明智的辦法是向全班同學講清不接受意見頂撞教師是錯誤的,為了不影響全班的活動,課下或會後再解決,使局麵緩和下來,不使矛盾激化,給犯錯誤同學認識錯誤的時間,這時班主任也可思考一下教育方法是否有欠缺的地方,在另外的場合,經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衝突不難解決。
6.個別學生突然情緒反常、思想消沉,學習不專心、上課走神,怎麼辦?
學生情緒突然反常,應立即組織力量從各方麵調查,特別是調查學生本人在校外和家庭的情況,不能急於求成,不能給學生施加壓力,以免造成抵觸,使調查無法進行下去,要啟發誘導,動員學生講實話,說明講實話就是願意進步的開始。
在調查清楚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及時幫助教育學生,防止事態進一步發展,如果拖延了時間,也可能釀成不良後果,比如有的學生在校外遇到壞人威脅,心裏害怕不敢向班主任和家長講,情緒反常,調查清楚後和有關方麵聯係,幫助學生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總之當偶發性事件發生以後,采取“冷處理”是正確的辦法,從熱愛學生出發,懷著滿腔熱情,高度的責任心,妥善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思想有觸動、有轉變、有提高、有飛躍;而不是就事論事,為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班主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務之急。
教育技巧例話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這種情況:兩位教師在同一環境下采用同一種方法,處理同類問題,而效果卻不一樣。有的教師很善於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也有的教師常為打不開學生閉鎖的心靈而苦惱,還有的教師一觸及教育過程,反而增加了教育的複雜性……這固然有多種原因,但與教師的教育技巧有很大關係。古人雲: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誌。這兩個“善”字均指他們的高超技藝和技巧。
什麼是教育技巧呢?教育技巧就是在正確地理解教育對象的前提下,遵循教育規律,抓住教育時機,創造性地、機敏地促使被教育者發生預想的變化,達到最佳教育效果的一套方法。它的實質就是方法的科學性與運用的靈活性的統一,是教育者的熱忱與智慧的結合。教育技巧與懲治學生的所謂“絕招兒”是有本質不同的。因為“人才建設”是高層次的精神文明建設,它要求教師在育人的係統工程上要進行文明“施工”,而嚴禁用所謂“絕招兒”來野蠻“施工”,這樣才能保證一代新人素質的純潔性和育人經驗的科學性。
作為一個為“祖國”育人的園丁,應該善於掌握和運用教育技巧,這是一個合格教師不可缺少的條件。教育者應從研究人,研究兒童的知、情、意、行;也應當從教師如何運用語言以及善於表達或控製自己內心和外部感情上來訓練自己的教育素養。教育技巧的運用與掌握,影響教師工作的成效,對塑造兒童的心靈和轉化後進生思想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