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就業與創業(3)(2 / 3)

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采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直至達到成功的彼岸。

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21世紀的青年人應該早立、快立誌向,自謀職業,勤勞致富,建立起自己的事業。

4.競爭意識

競爭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立足社會不可缺的一種精神。人生即競爭,競爭本身就是提高,競爭的目的隻有一個——取勝。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競爭愈來愈激烈。從小規模的分散競爭,發展到大集團集中競爭;從國內競爭發展到國際競爭;從單純產品競爭,發展到綜合實力的競爭。因此,創業者如果缺乏競爭意識,實際上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利。創業者隻有敢於競爭,善於競爭,才能取得成功。創業者創業之初麵臨的是一個充滿壓力的市場,如果創業者缺乏競爭的心理準備,甚至害怕競爭,就隻能是一事無成。

5.全麵的創業能力素質

創業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這種特殊能力往往影響創業活動的效率和創業的成功。創業能力包括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與交往協調能力。

(1)決策能力。決策能力是創業者根據主客觀條件,因地製宜,正確地確定創業的發展方向、目標、戰略以及具體選擇實施方案的能力。決策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一個創業者首先要成為一個決策者。創業者的決策能力通常包括:分析、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學生要創業,首先要從眾多的創業目標以及方向中進行分析比較,選擇最適合發揮自己特長與優勢的創業方向和途徑、方法。在創業的過程中,能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發現事物的本質,找出存在的真正問題,分析原因,從而正確處理問題,這就要求創業者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所謂判斷能力,就是能從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中找出因果關係,並善於從中把握事物的發展方向。分析是判斷的前提,判斷是分析的目的,良好的決策能力是良好的分析能力加果斷的判斷能力。創業實際就是一個充滿創新的事業,所以創業者必須具備創新能力,有創新思維,無思維定式,不墨守成規,能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及時提出新目標、新方案,不斷開拓新局麵,創出新路子。可以說,不斷創新是創業者不斷前進的關鍵環節。

(2)經營管理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是指對人員、資金的管理能力。它涉及人員的選擇、使用、組合和優化;也涉及資金聚集、核算、分配、使用、流動。經營管理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綜合能力,是運籌性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的形成要從學會經營、學會管理、學會用人、學會理財幾個方麵去努力。

①學會經營。創業者一旦確定了創業目標,就要組織實施,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學會經營。

②學會管理。要學會質量管理,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質量不僅是生產物質產品的生命,也是從事服務業和其他工作的生命,創業者必須嚴格樹立牢固的質量觀。要學會效益管理,要始終堅持效益最佳原則,效益最佳是創業的終極目標。可以說,無效益的管理是失敗的管理,無效益的創業是失敗的創業。做到效益最佳要求在創業活動中人、物、資金、場地、時間的使用,都要選擇最佳方案運作。做到不閑人員和資金、不空設備和場地、不浪費原料和材料,使創業活動有條不紊的運轉。學會管理還要敢於負責,創業者要對本企業、員工、消費者、顧客以及對整個社會都抱有高度的責任感。

③學會用人。市場經濟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市場、擁有顧客。一個學校沒有品學兼優的教師,這個學校必然辦不好,一個企業沒有優秀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這個企業就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個創業者不吸納德才兼備、誌同道合的人共創事業,創業就難以成功。因此,必須學會用人。要善於吸納比自己強或有某種專長的人共同創業。

④學會理財。學會理財首先要學會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培植財源,在創業過程中除了抓好主要項目創收外,還要注意廣辟資金來源。節流就是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樹立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的思想。大凡百萬富翁、億萬富翁都是從幾百元、幾千元起家的,都經曆了聚少成多、勤儉節約的曆程。其次,要學會管理資金。一是要把握好資金的預決算,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要把握好資金的進出和周轉,每筆資金的來源和支出都要記賬,做到有賬可查;三是把握好資金投入的論證,每投入一筆資金都要進行可行性論證,有利可圖才投入,大利大投入、小利小投入,保證使用好每一筆資金。總之,創業者心中時刻裝有一把算盤,每做一件事、每用一筆錢,都要掂量一下是否有利於事業的發展,有沒有效益,會不會使資金增值,這樣才能理好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