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創業
8.3.1創業的內涵
1.創業的概念
對創業的最直接的理解是創立企業,根據《辭海》的解釋意指“開創基業”。結合各種定義認為:創業是指創立基業或創辦事業,也就是自主地開拓和創造業績與成就,是願意吃苦,有創新精神的人,通過整合資源,捕抓商機,並把商機轉化為盈利模式的過程。創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創業是指創業者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是開創個體和家庭的小業。廣義的創業是指創業者的各項創業實踐活動,其功能指向是成就國家、集體和群體的大業。
2.創業的特征
(1)創業的目的性。作為一個創業者,重要的回報就是獲得金錢,對許多人來說,貨幣成為成功的一種尺度,不僅有金錢的回報,而且也有精神方麵的回報,比如自我價值的實現、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但最重要的回報是獨立自主,就是自己給自己打工,做一項自己喜歡的事,按自己的意願行事,不受老板的約束。
(2)創業的風險性。相對於普通的從業者,創業者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更大的風險。不僅僅是承擔經濟上的風險還要承擔精神上的苦悶、孤獨與煎熬。不管從創業前期的創意、創業初期的籌資,還是創業中期的運行等,每一步都是充滿風險。據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創建的企業在1~2年內倒閉的占50%,5年之後會倒閉的占70%以上。
(3)創業的創新性。創業包括一個創造的過程——它創造某種有價值的新事物。這種新事物必須有價值的,比如某種產品或服務,這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這種創造的過程來自於創新。創新能力將決定企業能否繼續生存和發展,能否保持其市場地位。這種創新來自於創業者要能夠發現並捕獲機會,進而將機會和靈光一閃的創意轉變為可行的方案。大致說來,創業創意常常來源於顧客、現有的企業、企業分銷渠道、政府機構以及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活動。
8.3.2創業者的基本素質
創業是極具挑戰性的社會活動,是對創業者自身智慧、能力、氣魄、膽識的全方位考驗。一個人要想獲得創業者的成功,必須具備基本的創業素質。創業基本素質包括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精神、競爭意識、創業能力。
1.強烈的創業意識
要想取得創業的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自我實現、追求成功的強烈創業意識。強烈的創業意識,幫助創業者克服創業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將創業目標作為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創業的成功是思想上長期準備的結果,事業的成功總是屬於有思想準備的人,也屬於有創業意識的人。
2.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
創業之路是充滿艱險與曲折的,自主創業就等於是一個人去麵對變化莫測的激烈競爭以及隨時出現的需要迅速正確解決的問題和矛盾,這需要創業者具有非常強的心理調控能力,能夠持續保持一種積極、沉穩的心態,即有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它是對創業者的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它與人固有的氣質、性格有密切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人的獨立性、敢為性、堅韌性、克製性、適應性、合作性等方麵,它反映了創業者的意誌和情感。創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業者的創業心理品質。正因為創業之路不會一帆風順,所以,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堅忍的意誌,一遇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那麼,在創業的道路上是走不遠的。宋代大文豪蘇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隻有具有處變不驚的良好心理素質和愈挫愈強的頑強意誌,才能在創業的道路上自強不息、競爭進取、頑強拚搏,才能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
3.自信、自強、自主、自立的創業精神
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自信心能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不依賴、不等待。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必須堅持信仰如一,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信念堅定,頑強拚搏,直到成功。信念是生命的力量,是創立事業之本,信念是創業的原動力。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相信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成為創業的成功者。
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不貪圖眼前的利益,不依戀平淡的生活,敢於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麵的能力與才幹,勇於使自己成為生活與事業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