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保持健康(3)(2 / 3)

材料來源:《讀者》 2004年第18期

補充閱讀2:哈佛的幸福課董月玲張開平

出人意料,2006年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在一周兩次的“幸福課”上,本-沙哈爾沒有大講特講怎麼成功,而是深入淺出地教他的學生,如何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本-沙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隻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2人中途退課。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學生。到了第三次,當學生數目達到850人時,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候。”

本-沙哈爾成了“哈佛紅人”。校刊和《波士頓環球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積極心理學課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幸福課”為何會在哈佛大受歡迎?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

“我曾不快樂了30年。”本-沙哈爾這樣說自己。

他也是哈佛的畢業生,從本科讀到博士。在哈佛,作為三名優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劍橋進行交換學習。他還是個一流的運動員,在社團活動方麵也很活躍。但這些並沒有讓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內心並不快樂。

“最初,引起我對積極心理學興趣的是我的經曆。我開始意識到,內在的東西比外在的東西對幸福感更重要。通過研究這門學科,我受益匪淺。我想把我所學的東西和別人一起分享,於是,我決定做一名教師。”

在本-沙哈爾第二次開設“幸福課”的2004年,哈佛校報上有一篇報道:《學校麵臨心理健康危機》,標題下的導語說:在過去的一年,絕大多數學生感到過沮喪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學校舍區輔導員寫給舍區主管的信。

“我快覆沒了。”這位輔導員寫道。在他分管的舍區內,有20個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一個學生因為嚴重焦慮而無法完成學期作業;另一個學生因為精神崩潰而錯過三門考試……舍區主管把這封信轉給了哈佛校長,並強調該舍區的問題並不是特例。

一位曾患嚴重焦慮和情緒紊亂的哈佛畢業生說:大多數哈佛學生還沒意識到,即使那些表麵看來很積極、很棒的學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著,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識到他有心理問題。

“在內心深處,我經常覺得自己會窒息或者死去。”這名學生說。她時常不明原由地哭泣,總要把自己關起來才能睡覺。她看過幾個心理醫生,試過6種藥物,休學兩個月來應付自己的心理問題。“我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這樣描述自己。

有個名叫瑪麗亞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內自殺,年僅19歲。她的室友回憶說:就在自殺前一晚,瑪麗亞和班裏同學談論天氣時,還表現得十分開心的樣子。“她看起來很好。她在聽音樂,調子好像還很歡快。”

哈佛一項持續6個月的調查發現,學生正麵臨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機。調查稱:過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學生,至少有過一次感到非常沮喪、消沉。47%的學生,至少有過一次因為太沮喪而無法正常做事,10%的學生稱他們曾經考慮過自殺……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這是令許多美國人深感困惑的問題。據統計,在美國,抑鬱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10倍,抑鬱症的發病年齡也從20世紀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而許多國家,也正在步美國後塵。1957年,英國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隻剩下36%。但在這段時間裏,英國國民的平均收入卻提高了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