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保持健康(2)(1 / 3)

(4)纖維素。纖維素是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但其作用不可忽視。纖維素分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類。非水溶性纖維素不被人體消化吸收,隻停留在腸道內,可刺激消化液的產生和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水分利於排便,對腸道菌群的建立也起有利的作用;水溶性纖維素可以進入血液循環,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改善血糖生成反應,影響營養素的吸收速度和部位。水果、蔬菜、穀類、豆類均含較多纖維素。

(5)維生素。維生素對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可促進酶的活力或為輔酶之一。維生素可分兩類,一類為脂溶類維生素,包括Vit.A、D、E、K,它們可在體內儲存,不需每日提供,但過量會引起中毒;另一類為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這一類占大多數,它們不在體內儲存,需每日從食物提供,由於代謝快不易中毒。維生素A、D、B、C、E、K、葉酸……各司其職,缺一不可,因此,吃點新鮮蔬菜、水果、肝、蛋黃,適當吃點粗糧,多曬曬太陽,就顯得格外必要了。

(6)礦物質。礦物質是人體主要組成物質,碳、氫、氧、氮約占人體重總量的96%,鈣、磷、鉀、鈉、氯、鎂、硫占3.95%,其他則為微量元素共41種,常為人們提到的有鐵、鋅、銅、硒、碘等。每種元素均有其重要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元素間又有密切相關的聯係。礦物質雖不供能,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①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②維持神經、肌肉正常生理功能;

③組成酶的成分;

④維持滲透壓,保持酸堿平衡。礦物質缺乏與疾病相關,比如說缺鈣與佝僂病;缺鐵與貧血;缺鋅與生長發育落後;缺碘與生長遲緩、智力落後等,均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7)水。水是維持生命必需的物質,機體的物質代謝、生理活動均離不開水的參與。正常成人水分大約為70%,嬰兒體重的80%左右是水,老年人身體55%是水分。水來源於各種食物和飲水。

2.飲食健康的建議

知道了有關營養知識,我們就可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證均衡地攝取營養,從而保持身體的健康。培養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如下建議:

多樣化是關鍵。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應攝取多樣化的食物,每天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占全天總熱量的60%~70%,脂肪占20%~25%,蛋白質占12%~15%,還要有500克的新鮮蔬菜和適量的水果。

避免攝取過量的鹽、糖、咖啡因、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酒精。

在食物中攝取維生素。對多數人而言,獲得充足營養最有效與最好的方法就是吃各種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和果汁。

傾聽你的身體。傾聽身體發出它需要什麼的信號。假如你常常覺得疲倦或體力不支,吃健康的食物就能供給你的熱量和能量。忘記吃飯或暴飲暴食都是忽視身體信號的現象。

閱讀李嘉誠的健康之道

作為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對“健康”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人的健康如堤壩保養,當最初發覺有滲漏時,隻需很少力量便可堵塞漏洞;但倘不加理會,至崩堤時才作補救,則縱使花費更多人力物力,亦未必能夠挽回。”他的健康心得是:過規律化、秩序化的生活,不抽煙不喝酒,每天早上6點起床,運動一個半小時,包括打高爾夫球、遊泳及跑步,從不間斷。他說,養成健康的習慣十分重要,關鍵是自己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算家裏很狹窄也可以做運動,不要給自己的懶惰找借口。談到飲食,他說自己的一日三餐很簡單,自己最喜歡吃的是青菜白飯,一切以清談為主,並且少吃肉。“就算吃魚,都是吃魚仔,即最便宜的那些,香港人俗稱的貓魚”。

李嘉誠73歲時,在一次社會公益活動中現場量血壓,結果血壓是153/85,與正常限值140/90相當,健康狀況相當不錯。這位老年企業家如今依然精神矍鑠,他的身體一如他的事業一樣如日中天。

7.3.4關注心理健康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誌、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征如下:

(1)智力正常。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情緒穩定與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係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製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