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與他人共事(1)(3 / 3)

3.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形式是指不運用語言文字的形式來傳遞信息,而是通過某些特定的媒介來進行溝通。比如我們的眼神,甚至一些語音、語調的變化都可以作為溝通的方式。

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往往比語言溝通方式更加真實與直接,它也可以作為口頭語言溝通的一種輔助,在溝通中它們通常是同時使用的。研究表明,在正式談話中,大約有35%的信息含義是通過語言來傳遞的,而其餘大約65%的內容都是通過非語言成分傳達的——而且這些數據可能還太保守了一點。想想以下行為所傳遞的信息:你的發型、衣著、身體狀況、站立姿勢、表情、目光接觸、手勢和身體動作、與談話人相對位置、說話的語氣等。非語言溝通總是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

6.1.5溝通的時間安排

在安排溝通與交流時間時,需要考慮以下各項因素:

你需要在什麼時候達到目的;

參與溝通的人是否需要花費時間做準備;

自己在溝通中的任務以及其他人的任務分別是什麼;

別人在什麼時間方便;

其他可能出現的事件,比如重大變化。

訓練溝通五要素

列出你最近所做的三次溝通: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1.重新思考,如果從溝通的五要素考慮,是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如果重新做這三件事,你將如何加以改進?

總結:你可以根據“溝通的五要素”思考核查你在溝通中的表現,主動將這些方法運用到你的實踐中。

6.2增進人際關係

6.2.1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人際關係指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在社會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種關係發生作用的結果,人正是通過和別人發生作用而發展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自從第一次有人試圖做一件個人無法單獨完成的工作以來,這種加強人際合作的需求就一直存在。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更大整體中的一部分。人際交往是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的許多需要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得到滿足的。如果人際關係不順利,就意味著心理需要被剝奪,或滿足需要的願望受挫折,因而會產生孤立無援或被社會拋棄的感覺;反之則會因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統計資料表明: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使工作成功率與個人幸福達成率達85%以上;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因素中,85%決定於人際關係,而知識、技術、經驗等因素僅占15%;某地被解雇的4000人中,人際關係不好者占90%,不稱職者占10%;大學畢業生中人際關係處理得好的人平均年薪比優等生高15%,比普通生高出33%。斯坦福研究中心通過研究指出:你賺的錢 12.5%來自知識,87.5% 來自關係。

6.2.2增進人際關係的一般原則

幾乎所有的人都懂得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但盡管如此,大多數都不知道怎樣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甚至相當多的人錯誤地認為拍馬屁、講奉承話、請客送禮,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在講如何增進人際關係之前先做如下測評:

測評

問題:盡管人際關係技巧不像其他專業技能特別容易量化,但他們對於你的事業發展卻至關重要。下麵列出了20條對人際交往能力的描述,請你隻給那些每天都做到的問題打鉤。

我總是:

()1.以誠實、合乎倫理道德的方式對待所有人。

()2.哪怕是跟消極的人一起工作(或學習),也保持積極向上的勁頭。

()3.在一切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包括打電話時,傳達出的言語和肢體信息都是積極的。

()4.拒絕參加任何可能有損於他人的活動。

()5.與工作(學習)場所的所有人都建立和保持一種開放、健康的工作關係,不搞裙帶、派別關係。

()6.對每一個人,無論他/她的種族或社會經濟背景如何,都表示尊重。

()7.無論他人的性取向或喜好是什麼,都能與他們進行有效的合作。

()8.願意與他人修複受損害的關係,不記仇。

()9.跟我的頭頂上司保持穩固的關係,但也不因此而疏遠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