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與他人共事(1)(1 / 3)

無論我們所做的事情多麼高尚,我們都無法獨自完成。

——萊茵霍爾德·尼布爾

懂得如何與他人一起共事對你的事業成功至關重要,它也使生活擁有更多樂趣。要與他人共事,必須學會如何溝通,要有團隊協作能力。你一旦得到了工作,未來的成功就取決於你能否與企業內上上下下的人發展良好的工作關係。良好的工作關係要建立在信任與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它要求清晰的交流並以積極的方式解決衝突。衝突是任何關係的組成部分,挑戰在於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衝突。

6.1溝通的基礎

溝通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群體,通過一定的聯結渠道,傳遞和交換各自的意見、觀點、思想、感情和願望,從而達到相互了解、相互認知的過程。簡單地說,有效地溝通意味著:在我們談話時,你和我指的是同一件事物,我們有共同的理解。會溝通是能與他人共事的前提。人們常常會打一個電話或者發一封電子郵件來與他人聯係。對於溝通方法,人們通常會按慣例行事,而不會有意識的選擇。在溝通過程中我們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是否能夠采取更有效的方式進行溝通,比如:如何獲得優質信息、時間安排是否恰當、應該采用何種溝通方式等。本節將了解溝通的基礎知識即溝通五要素。

6.1.1溝通的目的

在溝通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溝通目的決定了不同的溝通內容。溝通的目的通常包括下麵幾項:

1.被人理解

尋求對方的理解是溝通的首要目的。通過溝通,信息發送方把自己的觀點、認識和意圖傳遞給對方,使對方能夠準確地認識和理解自己所要表達的想法。

2.理解他人

在群體中,個人因為所處的位置、所站的角度不同,不可避免地會有意見分歧。在溝通的過程中,通過信息交流和反饋,信息接收方可以了解到對方的觀點,把握他人的意圖並理解他人的想法。

3.獲取信息

溝通是用來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通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溝通,可以使溝通的雙方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4.促成行動

有效的溝通可以使溝通雙方的觀點和意見達成一致,進而形成統一的計劃,促使雙方能夠為同一個目標采取行動。

人們在進行溝通和交流時經常希望達到多種目的,但是必須清楚的是自己希望達到的最主要目的是什麼。

案例溝通的目的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走進一家五金商店並對營業員說:“我需要一把梯子好爬到我家的屋頂上去。”營業員問她為什麼要爬到屋頂上去。她說:“為了夠到我的樹。”營業員意識到這個故事會很長,並問她為什麼要夠到她的樹。她回答說:“我的貓爬到了我的樹上,它很怕高。”營業員理解了老太太的需要,給了她一罐金槍魚,這樣一來,樹上貓的問題就更加有效地解決了,風險卻比使用梯子小得多。

問題:營業員主動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溝通的話,情況會怎樣?

總結:營業員主動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顧客,了解老婦要梯子幹什麼。如果營業員沒有同她談話,她可能會受傷或者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如果營業員一開始就給老婦一罐魚,那麼她可能無法理解營業員的用意。通過溝通,與顧客建立了同情與信任的關係。顧客有時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但他們知道自己想解決什麼問題。

6.1.2溝通的對象

對於溝通對象來說,需要考慮兩方麵的問題。

1.誰是你的溝通對象

比如,是否向所有你的上級呈交報告,還是隻向自己的主管呈交報告即可,是否需要給本部門所有成員發電子郵件,還是僅給予信息直接相關的人員發送就可以了,應當邀請哪些人參加會議等等。

2.溝通對象對溝通的影響

一旦確定了溝通對象,就可以從他們的立足點來進行溝通,使自己發出的信息更為有效。要做到這點需要明確以下幾類問題:

他們掌握多少背景知識——確定傳達信息的深度和廣度;

他們對同類任務的熟悉程度——確定是否需要解釋涉及的專業術語;

他們的溝通習慣——確定最合適的溝通方式。

故事

在美國鄉村,住著一個老頭,兒子和他在一起相依為命。

突然有一天,一個人找到老頭,對他說:“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裏去工作。”

老頭氣憤地說:“不行,絕對不行,你滾出去吧!”

這個人說:“如果我在城裏給你的兒子找個對象,可以嗎?”

老頭搖搖頭說:“不行,快滾出去吧!”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