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因為放棄所以輕鬆(1)(1 / 3)

學會放棄,是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難以實現的目標,而不是放棄為之奮鬥的過程和努力;是放棄那種毫無意義的拚爭和沒有價值的索取,而不是喪失奮鬥的動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棄那種金錢地位的搏殺和奢侈生活的創造,而不是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一則寓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時下,人們不斷地追求名譽、金錢、權勢,不停地為自己描繪著自以為快樂如風、前程似錦的藍圖。卻不知快樂其實是簡單的,它隻是一種心情,一種頓悟之後的豁然開朗,一種重負頓釋後的輕鬆如意,一種雲開霧散後的陽光燦爛,更是一種人生達練的哲理與智慧。它就在我們每一個平平凡凡的生活故事裏,我們隻需輕鬆地用心去發現。

一、放下就是快樂

時下,人們成天為名韁利鎖纏身,豈能快樂?成天陷入你爭我奪的境地,快樂從何而言?成天心事重重,陰霾不開,快樂又在哪裏?成天小肚雞腸,心胸如豆,無法開豁,快樂又何處去尋?

隻要你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快樂的春鶯在啼鳴,何愁沒有快樂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沒有快樂的白雲在飄蕩,何愁沒有快樂的鮮花在綻放!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別人暗害,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這樣滋潤了他的心靈,他也嚐到了快樂的味道。

很多人常常埋怨自己的生活不圓滿,這也不如意那也不舒心,進而心情抑鬱、生活無味。其實,損傷和缺憾往往是我們進入另一種美麗的契機。不完美是生活的一部分。擁有缺陷是人生另一種意義上的豐富和充實。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支離疏的人,臉部隱藏在肚臍下,肩膀比頭頂高,頸後的發髻朝天,五髒的血管向上,兩條大腿和胸旁肋骨相並。替人家縫洗衣服,足可過活;替人家簸米篩糠,足可養十口人;政府征兵時,他搖擺遊離於其間;政府征夫時,他因殘疾而免去勞役;政府放賑救濟貧病時,他可以領到三鬥米和十捆柴。

“支離疏”意即形體支離不全。莊子寫這個人時沒有提到他的名字,想必是因為這個人的真名在當時就已經被人遺忘,而保留下“殘疾人”這個綽號了。在我們眼裏,這個人是很慘的,可莊子卻告訴我們說,殘缺也許是福。

希爾·西爾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童話般的故事:

一個圓環失去了一個部件,於是它旋轉著去尋找這個部件。

因缺少這個部件,它隻能非常緩慢地滾動,這樣它就有機會欣賞沿途的鮮花,並可以與陽光對話,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蟲聊天……這些都是它完整無缺、快速滾動時所無法注意、沒能享受到的。

有一天,這個圓環終於找到了丟失的那個部件,它很高興,又開始滾動起來。可是,因為完整,滾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再能從容地賞花,也沒有機會聊天,一切都變得稍縱即逝……這個圓環最後在一片草地上丟下了那個找到的部件,又成為一個有缺陷但快樂的圓。

也許,有人認為缺損是非常痛苦的,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它,往往並非不是一件好事。正視缺陷,它或許會將我們帶入另一片風景!

二、懂得放棄

想一想自己現在的生活處境,因為不能放棄、不能放手,我們麵對了多少無奈的痛苦?因而深陷在無法自拔的困境之中?這些看似無解、凝滯的痛苦與困境,往往就在我們懂得了放棄和放手的藝術與智能之後,豁然開朗。生命於是向你展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和場麵。

曾經有個年輕的建築師一直苦悶自己無法突破前輩們出色的建築設計,他隻能跟在大師後麵亦步亦趨,這使他感到十分沮喪。

於是,他暫時告別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帶上所有的積蓄準備遊覽全世界的著名建築。

當他跋山涉水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城市,遊覽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的雄偉建築,最後來到一個無與倫比的輝煌建築——聞名世界的泰姬陵時,他被這絕無僅有的建築迷住了。

他的靈感頓時泉湧般噴泄而出,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建築設計。

他成了知名度頗高的建築設計師。

因為熱愛才放棄,當思路被阻塞時,暫時放棄,換一種方式也許能突破自己。

1月8日,美國一位年僅21歲的奧運會遊泳冠軍薩·桑德斯宣布退役。她是在一次遊泳大獎賽的發獎儀式上正式宣布這一決定的。

參加儀式的幾百名來賓無不感到驚訝:她還那麼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