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才,原是土財主家出身,趙老爺子見識倒是不小,自小就一心供著趙秀才讀書盼著能光耀門楣,趙秀才也果是有幾分慧心十幾歲就考了童生後又考了秀才。
在這麼個小縣中秀才老爺頗受尊重,加上趙秀才年少有為,很是受稱頌。
可王招娣在得知趙秀才娘子病症的時候,趙秀才在她眼中就已經黑得流油。
這個時代難產很常見,許多婦女產後都會落下一些毛病,但趙秀才娘子卻大是不該。產婦生產後若是精心調養一般都會慢慢轉好,趙家有奴有婢有妾,秀才娘子的症狀卻分明是受涼、勞累、精神壓抑、體虛無補之狀。
考了秀才自是要考舉人,舉人當配官家女,一介村婦怎配得舉人正妻之位?
那偽君子做足了姿態四處為糟糠求醫問藥,倒不如要筆重金,宣揚出去那秀才娘子受了注目恐怕還多幾分活頭。
不過……王招娣微微搖頭,這時代看似講究禮法,要了人的命卻有無數種方法,趙秀才沒考上舉人還好,若是考上了,那秀才娘子便是熬過了這一場怕也是活不長了。
正是秋收,王福全沒有去縣上做工而是在家幹農活,回到家,王招娣在張氏惡狠狠的目光下去拾了一背簍柴火倒在灶房,便回屋等爹娘幹活回來。待王福全和李氏進了屋子,王招娣掏出兩個油紙包塞了過去:“爹,娘,包子。”
“你這丫頭咋胡花銀錢哩!”李氏拿著已經涼了的包子眼眶一熱,嗔怪的瞪了一眼王招娣又塞過去,摸了摸王招娣枯黃粗糙的臉,心下一酸:“娘不餓,招娣吃。”
“回村時在路上悄悄吃了一個。”王招娣對李氏的變化喜聞樂見,感受著李氏滿是繭子但卻溫暖的手掌,歪著臉貼著那溫度,心下有了前世沒有暖意,笑眯眯道:“本來是要扯布給娘做衣裳,賣布的大娘說要好幾尺,幾尺布藏不了奶得發火,就賣了兩包子。”
“俺家招娣孝順,有出息。”王福全裂開嘴笑得憨實,拿著包子卻有些訕訕沒有下口。包子對幾個月也吃不上一口白飯的農家人來說是稀罕金貴的吃食,王福全是個孝子,有了什麼好物什就會想到自家親娘,張氏沒份他總是心理惶惶,總覺得偷偷摸摸不是個好行事。
最後在王招娣目光逼視下王福全和李氏還是吃了包子,包子對兩人來說簡直是山珍海味,吃得津津有味想要一小口一小口嚐著味道卻又怕張氏突然衝進來發現,矛盾的思想鬥爭中還是膽怯占了上風,幾大口包子就下了肚。
總覺得偷偷摸摸,卻好像偷吃沒被發現的孩子,一家三口悄悄望了望門外,開心的笑了,滿屋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