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平靜了下來,王冬花帶著怨恨的盯著王招娣的田來銀哭哭啼啼走了,張氏這一回沒有留的意思。
許是那日王福全一臉慘然顯得太過心寒,張氏在王福全在家的時候也再打罵過李氏,隻是看王招娣越加不順眼。不單張氏,那日的一番話讓其他大伯幾個也對王招娣沒個好臉色。
王招娣把銀子藏在了茅草棚子棚頂的夾層裏,對一家子不待見的目光直接無視,依舊隔一兩天就去縣上,背著一簍子野菜。
不怕挨打不怕挨罵,張氏對這樣的王招娣也沒了招兒。
“爹,娘,我去縣上賣野菜了。”王招娣給爹娘打了個招呼,她學著原主會說一些鄉俚語,不過對於自稱俺她實在學不來,稱‘我’已經習慣了。笑著問:“我給娘扯幾尺布來做身新衣裳,爹你要點啥?”
這幾日沒挨打罵李氏舒心了許多,愁苦的臉上也有了笑模樣:“招娣攢了好多私房,可得省著些自己嚼用,娘有衣裳穿哩。”
“爹啥也不要。”王福全卻是從那一日起就精神萎靡起來,孝道和親人的算計加上貧窮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對張氏別說恨連怨也怨不起來,隻能一個勁怨自己沒個用,每每看到王招娣又瘦又小的身板想到大女兒正在林家遭罪,王福全就更加頹喪。
他也想給女兒買點啥,給大女兒托帶點啥,可他這一房三口最有錢的恐怕隻有招娣了,他和李氏掙的銀錢基本都交了公,兩個人加起來隻怕也拿不出二十文來。
到了縣上,王招娣早就發現身後有人跟著。
那是王家村的幾個嬸子,自從發現王招娣野菜也能賣錢後,村裏的孩子也開始一窩蜂的去挖野菜。特別是那讓人厭惡的周大嬸,全家出動挖了幾背簍往縣上賣。可王招娣賣野菜不過是打個幌子,雲山縣的富戶再怎麼富裕也不是吃膩了山珍海味的人,誰放著大白米不吃吃那野菜?
眼看自家的野菜賣不出去,王招娣次次趕集卻次次把野菜賣了個空,村裏人也多了個心眼,跟著王招娣想看看王招娣把野菜賣了那一家。
王招娣兩姐妹過的日子村裏人都曉得,沒有雪中送炭就罷了,反而雪上加霜盼著走王招娣掙錢的路子,百忙一場也是活該,王招娣對此毫無心理壓力。
“招娣來了!”馮秋林看到王招娣就笑得見牙不見眼,連忙上前招呼著。
馮氏醫堂醫術不好七鄰八鄉都曉得,即使有了幾個藥方子也一時間好不起來,不過馮秋林也是有頭腦的,為了扭轉局麵做了好些天行腳大夫,自己去找患了病人醫治。村裏人生病大多不是什麼大病,王招娣賣的那十來個藥方也具有針對性,這一來二去馮氏醫堂的名聲倒是好了許多。
加上馮秋林醫好了縣上兩個得了風寒的病人,那其中一個是縣上大戶李家的長子。李家郎君是個讀書人十三歲就考了童生,李家就指著他光耀門楣眼看得了風寒一日一日湯藥不停也不見好,其他醫館束手無策,卻不想大醫館沒醫好卻給馮秋林醫好了,當下感激涕零還送了快牌匾來,這就讓馮秋林的醫術一時名聲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