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年人迫於環境的原因,必須放棄做父母的快樂,那麼他們的人生一定會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這種遺憾會讓人困惑、不滿、厭倦。當人們不再年輕、逐漸老去,如果他依然想在這個世界上得到幸福,那麼他就必須有這樣一種認知:他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生命還在繼續;如果生命是一條寬廣的河流,那麼自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自己的生命發源於最初的細胞,以後會流向那遙遠而神秘的未來,生生不息。在意識上,這種情感是文明的、智慧的世界觀;在本能上,這種情感又是原始的、自然的,和現代高度發展的文明迥然不同。
一個功績卓越的偉人是永生不滅的,因為人們會永遠從他的工作中受益,從而永遠記住他。他也會因為自己的工作延續自己的生命。可偉人畢竟是少數,對於芸芸眾生來說,延續生命的唯一辦法就是娶妻生子、傳宗接代。
一個沒有生育衝動、不想做父母的人已經偏離生命之河的軌道了,而且隨時會有枯竭的危險,死亡也意味著終結。對於那些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的人來說,在他有生之年,他真誠、自然地愛著他的孩子們。這種感情已經遠遠超過了道義的範疇,而是一種本能。他把關愛孩子當成一種樂趣,並且將這種興趣延伸到個人生活以外更遠的地方。隻要他想到盡管有一天自己會離開這個世界,但他的子孫後代還會快樂地生活下去,他就會感到心滿意足,情感就不會空虛。
家庭生活中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家庭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愛或母愛不同於夫妻之愛、也不同於朋友之愛,那是一種特殊的感情。當然,這種愛也不是長輩對晚輩的那種簡單的愛,和他們對別人家的孩子的愛不同。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天性,是從祖先那裏承襲下來的情感。
如果一個人仔細觀察過雌性動物對待其幼仔的態度,那他就會對上麵的說法深信不疑。人本來就是一種高級動物,所以人和動物的本性是相通的。如果家庭生活中失去了父母對孩子的這種特殊的情感,那麼家庭也就失去了幸福的根基,終有一天會崩然倒塌。
現代家庭中有很多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能力,強迫他們上各種培訓班、參加各種智力活動,儼然扮起了大家長的角色,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那種特殊的愛越藏越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麵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說,如果不在乎家庭的幸福,那麼索性就交給專家去撫養吧,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麵至少比板起臉孔的父母要專業多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具有重大的意義。父母之愛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愛都更加深刻、更加穩定、更值得信賴。朋友因為你的優點愛你;情人因為你的魅力愛你。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你的優點和魅力,那也就意味著你可能會失去你的朋友和情人。但是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不會離開我們,無關我們的能力和魅力。不管是生病的時候,遇挫的時候還是受辱的時候,父母永遠都是最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他們會一如既往地愛自己的孩子。“父母愛子”,是一種天性和本能,是任何其他的情感都不能替代的安慰和庇護。
在人類的交往關係中,讓一群人快樂很容易,但如果讓這一群人中的每個個體都快樂,很難。統治者可能從壓製臣民中得到樂;雇主或許從威脅雇員中得到快樂;獄卒也許從看守囚犯中得到快樂……但是這些快樂都建立在另一方的痛苦之上,這是單向的快樂,是無法讓所有人接受的快樂。人際關係要遵循“雙方都滿意”的原則才能持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一樣。
孩子可以帶給父母更多的快樂;同時孩子也能在父母那裏少受些批評。孩子和父母都能從彼此身上得到幸福。人們都在追求一種平等的社會關係,這需要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做父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種幸福是生物的本能的幸福,也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然後反過來從孩子身上得到快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