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競爭上崗試題訓練
公務員考試
作者:高守國
一、策論試題
給定資料
1.一天夜晚,家住A市的高金勇夫婦正在家中睡覺,某房地產開發公司拆遷部經理孟某等人破門闖入他家,將正在睡覺的夫婦蒙眼、堵嘴捆綁後,連同其兒子一起抬到門外。隨後,用推土機將高金勇家房屋全部推倒。結婚十幾年,苦心經營積攢的所有財物和家居用品均被埋在其中。孟某等人是在未經行政裁決情況下,擅自對尚未達成拆遷補償協議的被拆遷居民高金勇實施的暴力性強製拆遷。當問及此事時,孟某卻大言不慚,“我這是殺雞駭猴,給那幫不願拆遷的人看的。”去年11月,B區一些居民因對拆遷工作不滿,與當地城建人員發生糾紛。居民集體就近擁上鐵路,以示抗議,導致火車停運長達十幾個小時。近些年來,隨著經營城市的提法被各級認可,各地對經營城市的興趣也日益高漲。為了使老城區的黃金地帶重新煥發生機,於是大規模的拆遷行動在各地都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又因為拆遷之事非同小可,與市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牽涉各方麵的利益太多,拆遷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步顯現了出來。有關媒體所報道的拆遷問題可能隻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拆遷問題沒有被曝光。
2.說實話,當前的拆遷中,拆遷戶明顯處於弱勢地位,開發商是處於強勢地位。對拆遷戶來說,你拆也得拆,不拆也得拆,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於是為要求拆遷戶早日搬走,開發商可謂想盡了辦法,輕則斷水斷電,重則打砸威脅。其他什麼拆遷戶所提出的要求都一邊去,反正都是他們說了算。從報道中還可看到這樣更讓人揪心的場麵,為了所謂“順利”拆遷,還動用了“黑社會”。因為拆遷往往是政府行為,這樣更使得拆遷戶常常是有理沒處講、有話沒處說,在拆遷過程中非常被動,因此也就出現了如自殺、“自焚”等過激行為。據信訪部門介紹,目前城市拆遷問題已成為群眾信訪反映的焦點之一。國家信訪局接待的群眾集體上訪中,反映企業勞保、城市拆遷、征地三類問題的批次和人次占到60%以上。
3.某省政法委調查表明,最近幾年因舊城改造、拆遷安置、城市規劃、城市房屋登記管理等引發的矛盾急劇增多,由此引起的“民告官”案已占全省行政訴訟案的四分之一。該省總工會的一名負責人說,在城市拆遷上,應該認真對待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但在操作中還有不少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認識。在商業拆遷中,政府拆、政府判難以保證拆遷戶的權利,政府代理開發公司的拆遷實質上是不恰當地介入市場的行為。而一旦介入,政府難免傾向地區投資商而侵犯原住居民的權利。某政法大學行政法教研室負責人說,“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城市拆遷之痛是由政府造成的。”
4.假借“公共利益”進行“商業拆遷”,是引發拆遷矛盾的關鍵。假借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借綠地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之名,二是借“舊城(村)改造”之名。拆遷戶們普遍表示,如果真的是為了市政建設的“公共利益”,我們不會阻攔;但以“市政拆遷”之名,卻作商業經營項目開發,變相掠奪居民房屋產權,老百姓不答應!很有代表性的一句群眾語言是:“房子產權是我們的,政府部門和開發商怎麼有權代表我們處置和分配?” 某市的幸福佳園小區,是拆遷戶的一個安置地。這個孤零零的小區前不靠城,後不接區,被稱為“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項目”。應當說,小區的綠化不錯,但居民談起小區生活卻怨聲載道。30多歲的居民楊銳說,“這裏沒有學校,我的孩子上初一,隻能留在城內原校。從家到學校,大約20公裏。孩子每天早晨5點半出門,晚上8點多才到家。我每月隻有200元的下崗生活補貼,因離城遠,他上學坐公交車就要花掉1/3。想就地找工作吧,出了小區,連人影都看不到,哪兒有活幹?我的頭發都急白了。”
5.各地的拆遷辦法,在政策設計中大都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拆遷雙方達不成協議的,交由拆遷管理部門或同級政府裁決。二是如果拆遷戶不服裁決,在訴諸法院過程中,拆遷單位可申請法院“先予執行”強製拆遷。由於拆遷工作隨著城市發展步伐而加快,政策與措施有時不到位,在工作中難免產生一些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有關部門對拆遷法規政策和現行狀況缺乏必要宣傳,由於職能部門所做的宣傳解釋工作有時沒有完全到位,相當一部分居民、單位不知道有拆遷法規,認為是政府因事而議,導致民眾對拆遷工作的不理解。再者由於當前的法規還不是很完善,彈性較大,所以缺乏統一的補償標準,出現有的拆遷人給予的補償高於或低於政府按規定協調而確定的補償標準的現象,造成被拆遷人的心理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