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後位待虛鬧都城 第三百七十五章:立後之事(1 / 3)

時間匆匆而逝,一眨眼就到了永源三年,這一年,是新帝楊曠即位的第三個年頭,眼看著這第三年也快結束了,即將要到年關,整個洛陽都是一片喜慶。

而這三年的時間,為改革作出了很大的改變,大商脫胎換麵,不再像之前那樣有種種的弊端,整個國家呈現出來的是很多的改進。

從存量到國庫,都從匱乏變為了充盈,雖然不是很多,但是麵對一些突發情況,也不會讓整個國家焦頭爛額,起碼不用擔心軍糧和軍餉還有災民的處理了。

還有就是軍事方麵,南境方麵增派了五萬兵馬,他們在古勁鬆的帶領下不久就能變成一支無敵的軍隊。而北境方麵,現如今已經有了足足十三萬軍隊,聶辰席不求兵多,而是求精,所以更加努力的在帶兵訓兵,為日後北伐的計劃做準備,同時也時刻提防北唐的伺機南下。

不過北唐估計也才剛剛從元氣大傷緩過神來,更北邊還有北胡這樣的敵人,他們估計沒有兩年時間是不會南下,聶辰席的提防也隻是防患於未然。

各個州的兵力也被嚴格的控製在兩萬以下,預防有類似古音這樣吞並私用的狀況。而各個州的州牧也被換成了楊曠信任的官員,這樣一來,新製在各個州的實行也能更加的順利。

尤其是在文平王楊毅所在的兗州,本就富庶太平的地界,在文平王的帶領下更加的繁榮,每年除了多給國庫糧倉資源外,還主動給南境北境的軍隊送去物資。

袁世仁晉升成為了兗州牧,同樣配合楊毅治理兗州。

另外各地的士族在新製的實行下,不光是利益被削減,手中的權力和實力也被減少,朝廷律令這些士族不準豢養護衛,更不能秘密碰頭,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每個人都必須夾著尾巴度日,其實隻要不去多想多做,當個豪紳也是不錯的,因此一來他們也安分了很多很多。

野火在洛陽的實力自然不容置疑,他們補齊了空缺的三個幹部名額,而辰龍的位置一直空著。他們也除掉了叛徒未羊和酉雞,酉雞也是在一年前被發現解決,也就隻有龜縮在北唐被葉青保護的申猴活了下來。

野火目前在各個州的分部每一個都有五百人手,情報網也嚴嚴實實的遍布在大商全境,可以說在情報方麵,進步的不是一點兩點,哪個地方有風吹草動,最長隻要兩天就能通報給洛陽總部。

巳蛇作為野火的現任首領,很是稱職的完成了諸多任務,野火在他的率領下逐漸的變成超越崔氏集團和暗香閣的第一地下勢力。

再就是洛陽方麵,這邊的廟堂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換血,如果是老派除非你有過人之處,否則立刻就會被換下。左丞相李彥出色的領頭,加上尚書令崔雲逸、戶部尚書王昭榮、刑部尚書胡庵、吏部尚書李玄武等人都超常的完成工作,兵部尚書和工部尚書還是老派的官員,畢竟這些方麵要找後繼者很難,而且目前來說最優秀的還是他們,就沒有換。

而大商的新帝,這位年輕的帝王,是整個國家權力至高者,上至官場下至市井,無不對這位為大商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新帝發自新帝的憧憬和崇拜。

甚至在茶樓酒樓,都有說書先生繪聲繪色的傳頌著當今陛下曾經率兵兩次親征北境的壯舉。

人們都認為這位帝王不僅是治國有道,甚至在戰場上都是難逢敵手,他們已經開始將楊曠跟兵仙古勁鬆排在一個檔次,當然這隻是大商境內的評論。

可最令人們關注的,還是這位新帝沒有立後,也沒有後嗣,國不可一日無君的道理早有,沒有後繼者更是令人焦慮,百姓和官員比楊曠還要急著這件事。

想想看一個皇帝居然到現在還沒老婆孩子,連妃子都沒有,這不禁讓眾人們浮想聯翩。

而楊曠本人一點都不著急,他又止嫣陪著他,雖然沒有名分,但是迎娶對方也是遲早的事情,所以不做他想,既然他的父皇明帝都隻有一位皇後一位妃子,他又何必在意。

這一會,楊曠正在上朝,長期的治理總是會讓統治者心神疲憊,坐在龍椅上的楊曠聽著那些不重要的彙報,強忍打哈欠的衝動,單手撐住額頭。

正當百官們基本上彙報完了他們的進程,左丞相李彥卻站了出來,開口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楊曠忽然醒神了點,這位老丞相很少開口,而且是在這個時候開口,有點讓楊曠擔心他是要辭官,畢竟都一把歲數了,難說不會像崔文那樣撂挑子不幹。

“愛卿直說。”楊曠端正了坐姿洗耳恭聽。

“臣請陛下選取名門千金立後。”

“嗯?”楊曠愣了下,以為自己聽錯了。百官們可是聽的真真切切,老丞相認真的嗎?怎麼突然提到這件事上麵去了,的確新帝也二十好幾了,這歲數孩子都應該不小了,可是陛下的事情,他們都不敢妄談。

“臣請陛下立後。”李彥重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