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 / 2)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前沿探索

作者:沙麗俠

作者簡介:沙麗俠(1968-),女,河南鄭州人,學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和班主任工作。

摘要:小學數學老師角色轉換,構建全新的師生關係,給小學生提供形成創新能力的課堂環境,小學數學課堂是幫助小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通過數學教學促進小學生的求知欲和求新欲的形成,也為小學的創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條件。

關鍵詞:角色轉換;教學主陣地;求知欲;求新欲;創新能力

前言:人類能夠發展的基礎就是創新,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出所需的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人才。隨著當前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小學數學課程要求以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優勢,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主動性,使其能夠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從而獲得數學知識,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轉換老師課堂角色,建構全新的師生關係

1、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在於老師,老師的課堂角色必須轉變。老師必須要打破傳統的課堂主體角色,在課堂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形成這樣的師生關係呢?筆者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老師必須將以前的課堂主宰角色轉變成服務角色。由於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老師都高高在上,關注的重心是尖子生,幾乎是放棄了後進生,成了精英式的教育,這也是傳統教育的最大弊端。而隨著教育的進一步改革,要求老師必須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與學生平等相處,正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師生關係成為真正平等關係,使教學行為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第二,老師必須從經驗型轉變成創新型。在教學過程中,相當多的老師都遵循自己的經驗,使得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前後具有相當大的共性,而嚴重忽視了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前的學生、現在的學生甚至本班的學生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都有各自的特長,因此老師的教學行為必須以具體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才可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三,老師由以前的獨白型教學轉變為對話型教學。老師的教學行為必須尊重所有學生間的差異,慮心接受學生所提出的意見,從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努力促使教學活動成為交流、對話的活動,使師生間不再是命令與被命令的關係,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探索的師生關係。在教學中,老師要關注引導學生去嚐試怎樣收集信息、探索方法、探索思想等,使學生學會如何去學。

2、努力促使課堂教學形成充滿活力、自由、和諧的民主氣氛。使小學生具有初步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所以,老師必須首先具有創新意識,隻有如此才可能給學生創造出民主、寬鬆且充滿創新活力的學習氣氛,才可能去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和創新,才可能將學生的創新欲望加以激發和培養,也才可能去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進麵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創新性學習。創新的主體是學生,而每個學生都具有創新能力的潛質。這種潛質需要一定的條件與環境,才可能被激活而釋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必須要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努力地為學生提供充滿活力、自由、和諧的民主學習氣氛,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以教材特點、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為出發點,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老師還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放棄以前的一言堂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要尊重學生的自由民主權利,在心理和情感上使學生不再受到來自外界的壓製與管束。老師在組織教學形式時,還要努力為學創造數學情境,鼓勵學生勇於突破自己的定勢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努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心理動因得到合理誘發,為發展其創新能力提供條件

所謂創新就是指人們為自身的發展,而不斷地拓展自身對客觀世界認識的行為。創新的實質就是不斷地進取,也是不斷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激情。創新過程就是淘汰舊體製、舊技術以及舊觀念創造出新體製、新技術和新觀念的過程。對小學生而言,其好奇心特別強,在老師恰到好處的引導下,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從而形成創新能力。那麼如何才能很好地去激發出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動因呢?第一,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興趣是所有創新行為的源泉,也是創新行為的基本動力,而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在滿足了他們的創造欲望後進入最好狀態,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出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就要把學生的創新興趣激發出來,以增強他們的思維內在動力,實現解決他們在創新思維中的動機。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有相當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老師對於這樣的心理,要善於抓住,再施以恰當的指導,將他們的求知欲加以激發,進而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第二,努力為學生營造出充滿活力、自由、和諧的民主學習氣氛,以利於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創新學習中。學生的創新思維隻有在恰當的條件與環境中才可能被激發,老師如果在課堂上實行一言堂、不苟言笑,學生就會在心理產生害怕的情緒而不改發言,也不敢於思考,顯然也就談不上什麼讓學生創新了。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大力鼓勵學生去思考巧解妙算、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通過學生的思考而培養其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在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中,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多問善思,老師不但要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設利於發問的教學環境,而且還要強化學生的發問。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所提的問題可能是錯誤的、幼稚的、鑽牛角尖的,作為老師也要給予大力關注,態度真誠地傾聽,首先肯定其大膽的提問行為,將其中的亮點交由學生進行辯論和探討,經過學生間探討再由學生進行歸納與總結,這樣的教學行為不僅保護了學生多問善思的積極性,而且還點撥了學生的智慧之星。第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就是努力創設思維空間。如果老師給學生所提的問題太枯燥、單一,學生沒有足夠的思維空間,顯然就局限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來說所謂思維空間應該包括下麵兩個層麵。第一,時間層麵,老師在提出問題後,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不要急於將答案公布出來;第二,空間層麵,老師所提的問題在空間上有一定的跨度,力求學生在創新能力和求異思維方麵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