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分析
經法視點
作者:安永友 單若南 陳銳
摘要:我國進行新農村建設勢在必行,但必須要立足於真正了解我國農村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調研活動明確農村現狀,確定一個長遠發展的規劃,這樣既能夠將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又能夠充分體現人民意誌,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人民
近年來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口號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掀起了一陣狂潮,當然也出現一係列的試點。筆者十分讚成新農村建設,因為這樣我們就能夠節省下大量的農村耕地,從而更能夠維持我們這個擁有十幾億人口國家的生計問題。
但是,筆者認為盡管新農村建設勢在必行,但我們卻不能憑借著一股蠻勁去辦這件事。曆史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必定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去,盡量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當然,新農村建設涉及到廣大農村人口的住房問題、耕地問題甚至直接會影響到我們這個國家中部分農民的生計問題。大部分農民會這樣認為,既然新農村建設了,我們的農民就沒有必要都進行農業生產了吧。但是我們不進行農業生產我們吃什麼呢?我們靠什麼生存呢?當然這並不是最大的問題,隻要我們處理好如何建設新農村的進度問題,我們就能夠處理好農民們的擔憂。
新農村建設在農村中的阻力:
一、現階段農村中的住房大多數為2000年左右建造,假使這樣的住房的使用年限為50年,現在剛剛住上新房15年左右,大部分群眾還是不太願意現在就加入新農村建設的行列中的,為什麼啊?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是需要投入一部分錢的,為什麼他們現有的住房條件能夠滿足他的需要,怎麼還會再對住房進行投資呢?
二、各級政府基本上都沒有能力將新農村建設的花費都納入到本地的財政預算上去,因為,新農村建設的花費是巨大的,一般情況下沒有這個能力全部負責這樣的建設。
三、各級政府部門對於新農村建設操之過急,希望這是一個能夠快速實現的一個階段,就不去顧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不去做任何的調研活動,看到一部分地區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政績而害了紅眼病,就一窩蜂地去組織低下各級領導幹部召開會議,不結合本地實際地區進行新農村建設,隻知道新農村建設是蓋高樓,是讓農民群眾享受到城市人的住房條件,而不去思考這個實際到底符合不符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到最後隻能夠草草收場,浪費錢財。
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性
另外對於建設多麼大的戶型,以及如何收費的基礎上都應該一一考慮。筆者由於出身河南農村,對於河南部分地區的農村宅基地麵積有一個初步的統計為400平米左右。試想一個村莊有100戶人家也就是說,在這個村莊裏至少會有40000平方米折合為60畝地,再加上這個村莊中的一係列的溝渠、道路、荒廢的老屋據筆者做的調查,這一些列的非住宅用地大約也需要平方米也就是22.5畝地。綜上可以得出在河南的一個100戶的自然村大約要80畝地才能夠滿足這100戶人家的生產生活得到正常的保障。但是如果建設新農村的話,我們完全有能力在建設更加適合人民生產生活的住房條件的基礎上,並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產土地麵積。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如果說建設一棟七層樓房,分左右兩列來進行建設的話。房屋麵積為120平方米,另外有10平方米的樓梯道也就是說在250平方米的地方可以供應14家住戶來滿足住房需求。100戶人口需要8棟這樣的住宅樓,也就是需要2000平方米即3畝地的麵積就可以遠遠滿足這一個村子對於住宅的需求。另外由於農村人都有一個對於自己獨立於外人的觀點就是希望有自己的一些雜物儲存的地方。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八棟樓中間建設一點類似於車庫形式的場所,每家可以平均分配為40平方米也就是4000平方米與住宅麵積一致也為6畝地。另外留有4畝地在這個住宅區內充當道路、采光、種植一些淨化空氣的植物。也就是說僅僅是在保留空餘土地的基礎上我們就已經節約了至少65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