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拆遷安置型社區居民思想動態的探索(1 / 2)

對拆遷安置型社區居民思想動態的探索

經法視點

作者:胡娜 張立

作者簡介:胡娜,女(1986-),湖南衡陽人,湖南農業大學2011級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張立,女(1964-),湖南長沙人,湖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拆遷安置型社區不斷發展,如何完善社區管理,加強社區建設,已經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根據當前新情況,研究拆遷安置居民的思想動態,加強社區的思想政治工作,為社區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證,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拆遷安置型社區;社區居民;思想動態

一、拆遷安置型社區居民的思想狀態

社區作為城市最重要的細胞組成部分,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場所,精神發展的嘉園,社區是社區管理的基礎,也是黨的工作基石。隨著我國城市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拆遷安置型社區不斷發展,大多數失地居民對拆遷征地、推進區域城市化建設的還是支持且擁護的,他們相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信地方人民政府會妥善處理好他們的具體問題,因此,失地居民總的思想狀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一方麵由於拆遷征地確實給失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方麵的影響,另一方麵,部分失地居民由於素質水平偏低,可能存在舊有的落後思想,成為這類社區中不穩定的影響因素。

從客觀上看,失地居民存在以下幾個擔憂:

1、擔憂生活問題。

土地被征用後,居民失去了最穩定的經濟來源,雖然有征地補償,眼前的生活不存在問題,但考慮以後生活怎麼辦,成為失地農民的一大心病。

2、擔憂就業問題。

很大一部分失地居民由於文化程度不高,技能水平有限,不能馬上適應當前市場經濟形勢下的就業要求,加之失去原有依靠土地帶來收入的傳統模式,他們對未來就業形勢感到擔憂。

3、擔心社會保障問題。

失去土地之後,居民沒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盡管社區組織開展了最低政策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但與當前昂貴的醫療費用和日益上漲的物價相比,如何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成為失地居民無法忽視的重要問題。

4、擔憂子女上學和未來就業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意識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父母把提高子女教育,培養就業技能作為子女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拆遷安置型社區的父母同樣也意識到了子女教育的重要性。盡管他們子女的受教育權利可以得到基本滿足,但是高昂的各種教育培訓費用和將來畢業後的就業發展前景成為他們思想上的又一個包袱。

5、擔憂生活成本問題。

新成立的拆遷安置型社區明顯改善了小區生活環境,提高了居住質量,隨著與城市社區的接軌,為維持小區正常運轉、保障居民生活資料的順暢供應勢必需要繳納各種費用,比如物業管理費、水費、電費、燃氣費等,這些費用的開支無形增添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從主觀上分析,失地居民的思想觀念較為落後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傳統意識在失地居民心中的根深蒂固,一些舊有的觀念不是短期內能馬上改變的。加之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整體素質偏低,麵臨突然失去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麵臨市場經濟激烈的挑戰,他們可能出現短期內的不適應和無所適從,缺乏必要的應變能力。在觀念上表現為:

1、信任危機加劇

失地居民原本處於推進城市化建設的最前沿,為城市化進程的建設作出了最直接的貢獻,本應該優先享受城市化成果,現實是他們不僅未能分享這些成果,還要作出重大犧牲。初步完成拆遷征地過程後,他們提出的某些合理要求未能得到及時解決,更有甚者一些投機分子利用失地居民的信任和委托,通過各種手段將本該屬於失地居民的補償費用攬入自己的腰包,造成腐敗、隱蔽性貪汙現象時有發生,加劇了失地居民對政府、拆遷安置指揮部產生信任危機。

2、市場意識淡薄。

失去土地之後,大部分居民都希望有一個就業環境好、相對穩定且收入較高的工作,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把希望寄托在黨委政府、村(社區)或各級領導的身上,甚至提出各種非分的要求,而自身不敢大膽步入市場,從市場中尋找出路的思想還相當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