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進我國總需求結構調整的政策建議
針對我國總需求結構中存在的失衡問題,結合凱恩斯的國民收入理論,必須將我國總需求結構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比例結構上來,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消費需求的調整。在“高投資,低消費”的失衡結構下,提高居民消費邊際傾向,擴大國內需求成為了首要任務。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重要途徑。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包括:一、完善收入分配製度;二、調整稅收;三、健全社會保障體係。我國基尼係數已達0.45,高於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表明我國收入分化現象已比較嚴重。在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上,注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體製,兼顧公平與效率。在稅收上,降低個人所得稅率,增加稅種,如財產稅、遺產稅等。在社會保障上,完善醫療、養老、教育等保障體製,使居民減少儲蓄,提高消費邊際傾向。
2.投資需求的調整。中國投資需求的調整應該包括兩個含義:一是規模調整,與消費需求匹配,不致引起產能過剩;二是結構調整,與國家產業政策和消費結構匹配,利於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高投資效率和效益。重點在於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等新興環保產業。在規模調整方麵上,我國要建立健全的投資宏觀調控體係,保持投資的適當增長。相關部門要製定出合理的投融資方案,確定投資方向,重點在於新興產業,避免高耗能產業的投資。在投資結構方麵上,我國要完善私人投資體製,增加私人投資渠道,尤其是在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上,這樣既可以帶動私人投資,也可以杜絕政府投資的完全壟斷。除此之外,完善金融市場,提供更多新的投資渠道。積極發展促進金融機構多設置適合中小企業需要的服務,如完善信貸擔保體係和投資服務體係,還要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私人投資采取多種方式,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發展等項目建設。
3.淨出口需求的調整。為了平衡我國內外需求,出口需求的調整是非常必要的。調整包括兩方麵,一是控製出口需求規模,二是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對於淨出口需求的調整,相關部門可以借助稅收製度,例如調整出口退稅率。(作者單位:廣西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海蓮,2008:《促進中國總需求結構調整的財稅政策探析》,《稅務與經濟》第1期。
[2]林哲、毛中根,2005:《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總需求結構分析》,《學術月刊》第5期。
[3]尹豔林,2003:《當前我國投資與消費失衡分析》,《宏觀經濟研究》第9期。
[4]王春雷,2012:《促進總需求結構調整,大居民消費的稅收政策》,《財政金融研究》第6期。
注解:
①林哲、毛中根,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總需求結構分析,學術月刊,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