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工作視角下中國老年人性問題初探(1 / 2)

社會工作視角下中國老年人性問題初探

經法視點

作者:何明勇 何利明

作者簡介:何明勇(1990.10-),男,漢族,安徽合肥,四川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社會行政方向。

何利明(1989.03-),女,漢族,湖南嶽陽,南京大學,社會工作碩士,老年社會工作方向。

摘要: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性存在偏見,性似乎是年輕人的專利,而國人普遍認為老年人沒有也不應該有性需求跟性行為。老年人的性需要一直處於壓抑的狀態下,難以被滿足,因此最近幾年老年人性犯罪的比例逐漸增高。作為弱勢群體代言人的社會工作者,應該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等專業方法,改變社會偏見,協助老年人滿足自己的欲望,減少性犯罪率,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性犯罪;性需求;社會工作

前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對性是諱莫如深的,許多人談性色變。更有甚者,認為性即是生殖,除了為達到懷孕目的以外,不可以有性生活。[1]對於老年人的性問題,民眾還是存在一些偏見,認為老年人不會有性需求,更不會有性行為。並且,這種偏見同樣被老年人所接受,他們不敢、不情願也不好意思通過正常的交友或是婚姻的途徑滿足生理和心理需求,隻能苦苦壓抑,日積月累有些老人便會逐步形成極度饑渴的性心理,他們一旦受到什麼性刺激,就容易采取極端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私欲,性犯罪便產生了[2]。麵對這樣的問題,社會工作者有必要采取行動,改變偏見,為老年人造福。

一、關於老年人性問題的社會偏見

(一)性是青年人的權利

美國調查了640名大學生對他們父母性活動所抱的看法,結果發現大約1/4的人認為他們的父母已停止性生活。其實他們父母的年齡還在40歲至50歲之間;有一半人認為他們父母過性生活隻是每月1次,甚至更少,這種估計實際上是太低了[3]。這些美國學生思想比較開放,對此都有這樣的看法,更何況思想比較保守的中國民眾了。公眾對於老年人的性需求與性活動無法接受,而且多數的老年人錯誤得認為性是青年人的專利,老年人無性活動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老年人再有性要求就是不道德、不正經,甚至是醜陋、邪惡的,致使許多老年人一旦有性的要求時會出現內疚感,從而盡量地壓抑本屬正常的性活動。

(二)老年人沒有性欲

性欲是繁衍種族的一種天賦本能,性欲不等於性交能力,但是有性交能力者都應有正常的性欲。[4]社會普遍認為老年人已經不存在性欲了,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各項機體功能的衰退,他們不喜歡也無力進行性活動了。繼承了第一條的偏見,老年人把性作為青年人的專利,性活動已不再是自身的權利,並且不能存在性欲。因為一旦被人知曉,會引起他人異樣的眼光,繼而被貼上“老不正經”的標簽,有時候甚至是自己的老伴或子女對老年人的性欲也持有反對的意見。

(三)性的主要功能是傳宗接代,其他目的的性行為會遭到否定

傳宗接代在我國傳統社會中的意義十分重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很好地映證了這一點。即使在現代社會,許多農村家庭依然把生男孩作為婦女的重任,為的就是延續香火。因此,基於傳宗接代的目的而進行的性活動是被社會廣泛認可的,而其他目的的性行為則遭到否認。老年人在年輕時已經完成了任務,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已經喪失了性交能力,倘若老年人還有性欲或性活動極容易受到他人的唾棄。

二、針對老年人性問題偏見的解釋

(一)老年人性衝動的長期性

作為人的本能,性的衝動即使到了老年期,也還能保持。馬斯特斯(Masters)和約翰遜(Johnson)通過對39名51-89歲的老年人調查顯示,男性老年人的性反應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衰退,然而,即使到老年期,維持性行為的重要因素仍然是連續的並具有活力的。[5]根據性學專家的統計,大約70%的男子在68歲時仍有規律地進行性活動,甚至在78歲年齡組,還有25%的人繼續保持著活躍的性生活。

(二)老年人性活動的意義性

巴特爾(Butler)等人的研究表明,性活動是很多老年人精神愉悅、提升自尊和緩解緊張的一個重要源泉。[6]老年人之所以性犯罪,絕大部分的原因是由於他們正常的性欲無法得到合適的宣泄渠道,社會偏見導致他們不能勇敢地去尋求性行為帶來的滿足感與刺激感,因此,一旦遇到較大的性刺激,他們就會失去理性地作出一些違法犯罪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