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教育經費的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從經費的管理情況來看,教育部門和各級政府部門的職權劃分並不明確,沒有從根本上規範運轉機製,導致缺位和越位問題的出現。同時,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升。學校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大多數都是兼職財務或者非財會專業畢業生,他們的業務水平相對較低,在工作中又難以接受正規的專業知識培訓,所以降低了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常識性錯誤也經常發生。除此之外,農村地區自實施農村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改革以後,學校財務管理的具體製度仍不夠明確、規範和健全,而且上級部門的指導工作也不夠到位,對學校經費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2]
三、加強我國農村教育經費保障的措施
3.1進一步明確教育經費的責任層級
要成立專門的農村教育經費管理機構,明確各級政府的層級責任,同時製定規範的政策法規,將文件下發到相關部門,對教育經費保障的範圍、實施方案、實施步驟、標準以及資金撥劃等進行明確規定,保證各縣市教育經費管理的順利進行。同時,教育部門和各級財政部門要將農村教育經費預算納入工作範圍,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相關部門所需承擔的經費支出額度。[3]
3.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障農村教育經費供給
國家相關部門要對各級政府所需承擔的農村教育經費額度進行明確規定,要求政府在安排財政預算的過程中保障教育經費支出,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在財政收支不平衡的情況下,要保證教育經費投入向農村地區的傾斜。要盡全力保障教師的工資發放,滿足農村學校辦公經費。在製定年度預算過程中,要將縣級財政承擔的農村教育經費納入預算體係,保證農村教育經費的劃撥到位,實現投資渠道的多元化,增加農村學校教育經費。同時,要強化資金的調度,一旦專項預算金額下發,就要將一部分資金首先撥付給農村中小學校,維護學校的正常運行。
3.3加強管理,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
要建立健全農村教育的財務管理製度。相關部門要從農村教育經費保障的現實情況和財政改革的現狀出發,進一步健全財會管理製度,實現學校經費管理辦法、資產管理辦法、績效評價辦法以及財務製度的規範合理。同時,教育主管部門要實事求是,嚴格遵守國家的政策法規,製定操作性強、精細化程度高的管理製度,提升農村學校的財會管理水平,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對於資金支出,要以農村教育保障機製為依據,保障各項經費支出的科學合理。
要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支出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學校要加強財務公開的力度,分學期展示學校的各項收支情況,自覺接受社會和師生的監督,保證資金使用的透明、合理。同時,要加強內部審計的力度,成立專門的審計小組,對學校的資金運營情況和財務運行狀況進行專項審計和定期審查,不斷貫徹落實財務責任追究製度,保證資金使用和財務收支的公開、透明。除此之外,要建立舉報和監督機製,自覺接受社會輿論和大眾的監督;並推動聯合監察機製的建立,與審計部門、財政部門、教育主管部門一道成立聯合督察小組,加大對農村小學專項資金管理、經費使用以及財務收支情況的監管。[4]
四、總結:要保證農村中小學的正常運轉,促進農村教育的穩定發展,就要保證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克服農村教育經費不足等問題。同時,要進一步明確教育經費管理的責任層級,合理投入教育資金,提高資金管理水平,保障農村教育經費的科學使用和管理,全麵提升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財政局行財科)
參考文獻:
[1]李玉鳳.安徽省Y縣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製度研究[J].安徽大學,2012(05)
[2]陳靜漪.中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研究[J].東北師範大學,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