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機遇寄寓於做之中
最有希望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才華出眾的人,而是全力以赴地去做、善於在行動中創造和把握機會的人。這也就是說,要想成功,就需抓住機遇,而要抓住機遇,就需全身心地投入到做之中。
1.機遇就在做之中
許多人常常感慨命運對己不公,因為機遇從來沒有降臨。而事實上呢?事實上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機會!沒有誰,在他的一生中,機遇一次也不降臨。但前提是:你必須做。隻有做,你才會發現機遇無所不在。
事實上,全力以赴地去做且善於抓住一些偶然的事件,善於抓住由這些偶然事件造成的機遇,從中探索出內在的原理,引申出科學的知識,這是許多科學家、發明家的成功之道。約翰遜博士認為“天才就是常人們把自己的注意力偶然地專注於某一特殊的方向。”當然,這裏的常人必須是那些全身心追求自己目標的人。一個人隻要致力於追求自己的目標,他總會找到屬於他的“偶然性”或機遇。當然,“偶然性”和機遇也隻會光顧這樣的人。
一些最平常的偶然事件,隻要你善於捕捉它,都可能變成一個極難得的改進機會。李教授以前是一位木工,有一次他在一個猶太教堂裏修理凳子時,偶然發現一本聖經是用希伯來語寫的。從此,他開始對希伯來語進行研究。他很想學一些原版的希伯來語,於是他買了一本很便宜的手抄希伯來語法書,開始學習和研究希伯來文。阿吉爾勳爵有一次問葉德馬德·斯頓先生,他作為一個貧苦的花園看守人,怎麼能讀懂用拉丁文寫成的牛頓原理的。斯頓回答說:“一個人隻要他認識24個拉丁字母,他就能讀懂任何拉丁文字——隻要他肯下功夫的話。”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則百事可為,用心浮躁,淺嚐輒止,則一事無成。
瓦爾特·斯科特先生是一個善於抓住機遇、留心各種小事情的人,他善於對這些小事情作細致入微的分析,闡發其中的微言大義,當他作為一個作家剛剛嶄露頭角時,他第一次訪問了英格蘭高地,他那善於交際,善於捕捉機遇的才能一下子顯示了出來。他與那些在1745年輪船失事中幸存下來的人結成了深厚的情誼。這為他以後從事大規模寫作奠定了基礎。在晚年,他曾擔任愛丁堡輕騎團的軍需官,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他被馬踢成了殘廢,他不得不呆在家裏。但斯科特先生從來就不是懶惰和無聊的人,他無法忍受這種無聊的休養生活。他奮筆疾書,在三天時間裏完成了他最富創造性的著作——《米斯特行動計劃》——的第一章。
甫熱斯特裏曾發現了多種氣體,他對化學有興趣純屬偶然。他住在一家釀酒廠的旁邊,有一天,他發現,隨著爐火加溫之後,發酵後的酒汁上飄浮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氣體。這一現象十分獨特,令他百思不得其解。這時他已年屆四十,對化學知識一無所知。他到處翻閱有關書本,尋找解釋,但仍一無所獲。於是他自己設計了一些極為簡陋的儀器設備開始試驗。最初的試驗產生了一些更為奇怪的結果,他對此進一步加以觀察、分析和研究,後來形成了一門新的科學——氣體化學。與此同時,斯切爾也在瑞典一個遙遠的小村裏默默無聞地朝同一個方向努力,他也發現了幾種新氣體,他所借助的工具不過是一些藥劑師的小藥瓶和一些豬的膀胱而已。
哈姆斐·戴維先生在一個藥劑師那兒當學徒時,就用些極為簡單的儀器、設備進行試驗。這些儀器大部分是他根據需要臨時製成的,他把廚房用的各種各樣的壺、罐、盤都利用起來,他師傅診所裏的各種藥瓶和器皿就更是他利用的對象。這時碰巧一艘法國輪船失事,一位外科醫生僥幸逃生,他那些雜七雜八的儀器設備,包括一台舊式的衝壓儀器也幸免於難,這位外科醫生把這些東西統統交給他早已熟悉的這位藥劑師學徒戴維。戴維收到這些東西,真是欣喜若狂,他立即把這些東西用在他自己設計製作的由壓縮空氣推動的儀器上麵。後來他在做測試熱力性質及其來源這些實驗時又把這台衝壓機當空氣壓力泵來使用,效果很好。
作為哈姆斐·戴維先生所開辟的科學事業的接班人華雅德教授,當他還是一個車間的裝訂工人時,他僅借助一隻舊瓶子進行有關電的實驗。更為令人奇怪的是華雅德首先對化學發生興趣,是因為他聽了哈斐姆先生在皇家科學院作的一場有關化學的講演。有一天有一位紳士(這位紳士是當地議員)到華雅德所在的車間訪問,這位紳士發現華雅德正在深入鑽研百科全書中一個有關電的問題。經過詢問,這位紳士發現這位年輕的裝訂工對有關電的知識十分好奇,於是就給這位年輕人一張出入皇家科學院的證書。正是在這兒華雅德一連聽了四場哈姆斐的精彩講演。華雅德把聽到的全記了下來,後來他把自己作的記錄給講演者本人審閱。哈姆斐對這位年輕小夥子精確的記錄十分驚訝,當他得知這位年輕人竟是一位地位低下的裝訂工人時,這位科學家更是對之刮目相待。華雅德向哈姆斐先生表達了要求獻身於化學研究的強烈願望。哈姆斐先生起初盡力勸阻他,但華雅德心意已決。這樣,華雅德終於被皇家科學院吸收當一名助理員。這位傑出的藥劑師學徒出身的科學家終於把自己華麗的鬥篷傳給了一位與他同樣優秀的裝訂工人。
2.機遇不可能坐等而來
一位探險家在森林中看一位老農正坐在樹樁上抽煙鬥,於是他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幹什麼呢?”
這位老農回答:“有一次我正要吹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可說對了,還有一次,在暴風雨中閃電把我準備要焚燒的幹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跡!現在您準備做什麼?”
“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裏翻出來。”
要解決問題,有時候是急也急不來的。也許你已想盡千方百計,卻仍然徒勞無功。這就是說,你還要忍耐一段時間。但是,你若是把忍耐看作守株待兔,期待問題自己消失,那麼忍耐便不再是美德了。
如果你失業,不要希望差事會自動上門,不要期待政府、工會打電話請你去上班,或期待把你解聘的公司會請你吃回頭草,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情。
真有這類奇跡出現固然很好,但守株待兔的處事態度都是最要不得的。理由是,許多問題的嚴重性是與日俱增,拖得越久就越難解決。因此,你若期待別人幫你或等問題自生自滅,就無異於火上加油,使問題有加速惡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