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關雲長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殺,此事激怒劉備,遂起兵攻打東吳,眾臣之諫皆不聽,實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宜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中原……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諸葛亮也上表諫止曰:“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聿甚!”可是劉備看完後,把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執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
從上麵的事例中,就可看出,在關鍵時刻是不可以讓怒火左右情感的。不然你會為此付出代價。那麼怎樣消除憤怒情緒呢?下麵幾種方法我們可以借鑒。
一、憤怒的誤區
如果你仍然決定保留自己心中憤怒的火種,你可以以不造成重大損害的方式來發泄憤怒。然而,你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喪時以新的思維支配自己,且以一種更為健康的情感來取代使你產生憤怒的情緒,既然世界絕不會像你所期望的那樣,你很可能會繼續厭煩、生氣或失望;但無論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種不利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憤怒。
每當你以憤怒來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反應時,你會在心裏說,“你為什麼不跟我一樣呢?這樣我就不會動怒,而且會喜歡你。”然而,別人不會永遠像你希望的那樣說話、辦事;實際上,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按照你的意願行事。這一現實永遠不會改變。所以,每當你因為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動怒,你其實是不敢正視現實,讓自己經受情感的折磨,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惰性。為根本不可能改變的事物自尋煩惱真是太愚蠢了。其實,你大可不必動怒;隻要你想想,別人有權以不同於你所希望的方式說話、行事,你就會對世事采取更為寬容的態度。對於別人的言行,你或許不喜歡,但決不應動怒。動怒隻會使別人繼續氣你,並會導致上述這種生理上的心理病症。真的,你完全可以做出選擇——要麼動怒,要麼以新的態度對待世事,從而最終消除憤怒這一誤區。
也許你認為自己屬於其中一類人,即對某人某事有許多忿忿不平之處,但從不敢有所表示。你積怨在胸,敢怒不敢言,成天憂心忡忡,最後積怨成疾。但是,這並不是那些咆哮大怒的人的反麵。在你心裏,同樣的有這樣一句話:“要是你跟我一樣就好了。”你心想,別人要是和你一樣,你就不會動怒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推理,隻有消除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忿。以新的思維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動怒,這才是最為可取的。你可以這樣安慰自己:
“他要是想搗亂,就隨他去。我可不會為此尋煩惱。對他這種愚蠢行為負責的,是他不是我。”你也可以這樣想:
“我盡管真不喜歡這件事,卻不會因此陷入憤怒的誤區。”
所以,為了消除了這一誤區,首先你要以平靜的方式勇敢地表示出自己的憤怒;然後,以新的思維方式讓自己保持精神愉快,使之轉為內在控製;最後,不再對任何人的行為負責,不因為別人的言行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你可以學會不讓別人的言行攪亂自己的心境。總之,你隻要自尊自重,拒絕受別人的控製,便不會用憤怒折磨自己。
二、消除憤怒的最佳方法——幽默
生活中有些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嚴格得近乎呆板,這當然是一種不可取的態度。隻有我們觀察一下周圍那些精神愉快的人就會發現,他們最為明顯的特點是善意的幽默感。讓別人開懷大笑,在笑聲中觀察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這是消除憤怒的最佳方法。
對於“幽默”這個詞,我們也許並不陌生,然而,究竟什麼是幽默呢?心理學家認為:幽默是人的個性、興趣、能力、意誌的一種綜合體現,它是語言的調味品。有了幽默,什麼話都可讓人覺得醇香撲鼻,雋永甜美。它是引力強大的磁鐵。有了幽默,便可以把一顆顆散亂的心引入它的磁場,讓每個人的臉上綻開歡樂的笑容。它是智慧的火花,可心說,幽默與智慧是天然的孿生兒,是知識與靈感勃發的光輝。
幽默中滲透著一種緊張的意誌。富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是一個奮力進取者。
幽默也能展示人的一種樂觀豁達的品格。半夜時分小偷光臨,一般不會令人愉快,可巴爾紮克卻與小偷開起了玩笑。巴爾紮克一生寫了無數作品,卻常常手頭拮據,窮困潦倒。有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覺,有個小偷摸進他的房間。在他的書桌裏亂摸。巴爾紮克驚醒了,但他並沒有喊叫,而是悄悄地爬起來,點亮了燈,平靜地微笑著說,親愛的,別翻了,我白天都不能在書桌裏找到錢,現在天黑了,你就更別想找到啦!
幽默,實在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為懶惰者帶來活力;可以為勤奮者驅散疲憊;可以為孤僻者增添情趣;可以使歡樂者更愉悅……
你的生活是否過於嚴肅,以至於你看不到這些生活的荒謬之處?要是一個人從來不笑,那他可能有些變態。每當你的言行過於嚴肅時,提醒自己,你所享有的時間隻是現在。當開懷大笑可以使你如此愉快時,為什麼要以憤怒折磨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