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我說了你可以信手塗鴉,用這種方法來推辭,確實能夠增加對方心裏的不安。
因為他已經感覺到你不是在做筆記,並沒有承認他提出的建議,而你在與他交談時,卻不停地寫寫劃劃,不知究竟在紙上塗抹些什麼,於是就會胡亂地猜測,懷疑你是否聽清楚了他的話,是否一邊聽一邊在整理有關他的信息,然後會采取一種什麼方式給他以打擊……總之,假如你一直保持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那麼,對方的心裏便會無端地湧起各式各樣的疑慮。這些疑慮足以打亂他的陣腳,增加他思想上的種種不安。
假如你是個地位較高或名氣較大的人,這種不安就會不可遏製地彌漫他的全身,因為你對他的不屑一顧,使他的自卑感越發加劇,心裏自然有被推辭的預感。
然而,若是他能夠在事前了解自己優於你的地方並做到借此發揮,那麼,說不定贏家就是他了。
明知故問“你是誰?”
有一次,我與夫人應邀參加一個聯歡會,在聯歡會上,新朋老友歡聚一堂,很是熱鬧。
正與朋友交談的時候,一個刺耳的聲音飄進我的耳際;“這不是夏先生嗎?很久不見,看到您真高興。”
我抬眼一看,原來是他!心裏立即掠過一絲不快。
他是一位小裝修隊的頭兒,平時特會纏人是個為了拉到一筆生意,哪怕喊人親爹也願意的角色。
若是見了身份高的人,那種點頭哈腰恨不得給人提鞋的奴才相,讓人看了討嫌。
我在去年曾和他有一麵之交,領教過他攀龍附鳳的手腕,因此,他說“看見您真高興”時我在心裏卻想說“真討厭”了。
於是我佯裝不知地操起了“官腔”,一臉嚴肅地眯起雙眼說:“你是……?”
“我是劉海根,搞裝修的,您怎麼忘了?我們早就認識的您再想想。”這個劉海根滿臉笑容地說。
“哦,我們認識?我怎麼沒有印象?劉海根?照說我是不會忘記熟人的呀。你……找我有事嗎?”
我滿臉的“困惑”,隻差沒明說“你是誰”了。
“沒事沒事,你們繼續聊吧。”
這個劉海根訕訕地走了,我心裏一陣竊喜。
不是我非要瞧不起他,對這種難纏之人,如果我不狠下心來以“你是誰”的態度對待,那麼,今天的聯歡會我就等於白來了,說不定他就會坐在我的身邊胡侃海吹地一直折騰到散會。
因此,我隻有以漠視的態度,表示對他的存在確實無動於衷。
一般來說,如能在一麵之交後即記下對方的姓名並在下次見麵時呼出,這是十分有利的社交方式。
然而,若是對對方的處世為人並不欣賞,抑或不願與之打交道,則可以采取相反的手段,足以打消對方的銳氣。
當你感到厭惡的對象來找你辦事時,你不妨運用以上方法,故意對他說:“你叫什麼名字?我怎麼沒有印象?”如此一來,肯定在無形中給對方心理上造成壓力,使他由於你拒他於千裏之外而感到很不自在,於是,他便會沮喪地離開你,哪裏還提得出什麼要求來呢?
套用老話能生效
無論是報社或是雜誌社,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來稿,作者當然不願接到帶有否定性質的退稿信,然而令報社或雜誌社頭疼的是,必須麵對不能用稿的多數作者。
既然是作者來稿,當然不能漠視,從中挑出好稿是編輯的責任,但對於那些不能用的稿件,你也不能不明確地向作者表示清楚。
假如每一位作者都打電話或是親自來詢問稿子的情況,豈不要亂成一鍋粥?因此,編輯們還要做一項費心的工作,對不能采用的稿件--回複。
這一來,許多報社或雜誌社便采用“套老話”的方法,將退稿信用統一的形式書寫,內容是千篇一律的老一套的話,然後郵寄出去。
套用老話,一方麵具有禮節性的尊重作者的意思,另一方麵也有一種公事公辦的性質。
退稿信實際上就是不采用的通知書,用禮貌的言詞回報作者付出的心血,同時也增強了公事公辦的透明度,使作者不能產生任何期盼或心存幻想的餘地。
假如用充滿情感的字眼來寫這種信件,作者會以為還有希望,因此而滿懷期盼地踏破報社的門坎。
唯有以千篇一律的“不予采用,特將文稿奉還”的退稿信,方能讓作者對此篇文稿死心,繼而再次拿起筆來,為下一篇的希望努力創作。
同樣的道理,在其他的場合下,套用老話的方式也很管用,雖說路數老套了些,但讓對方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推辭得幹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