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善意的推辭藝術(3)(1 / 2)

這種“糖衣”既可以是心理上的認同,也可以是語言上的安撫,總之,怎麼用“糖衣”包裝關鍵還在自己,如果能根據對方的性格特點“投其所好”,將“糖衣”包裝得“不顯山水”,那可就絕了!

我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曆:春節前,聽說百貨大樓的彩電降價,我飛快地趕著去買,可是等我趕到家電櫃組時,最後一台彩電卻被先我兩秒鍾趕到的一位男士買下了,我感到失望時,他卻得意地朝我笑,弄得我十分掃興。

可是,當售貨員和藹地對我說:“別急,進貨的車馬上就到,半個小時後你就能抱新彩電回家。”

就是這樣一句話,我的情緒頓時好轉。

因為當我被“貨已售完”的現實而拒之時,售貨員的一句話重新給了我希望。

若不是半小時後我果真抱了新彩電回家,恐怕我這個春節都會過得有所失落,售貨員的話,可以說是一種推辭後的補救。

用在現實中,即使是推辭的手段略顯生硬,若能及時地附加一句補救的話,也可能使對方減輕心理上的不快感覺,從而接受你推辭的理由。因此也可以說,有時候關鍵性的補救語,也是推辭後的“售後服務”,或者是生硬的推辭語外裹著的“糖衣”。

欲推辭、假應允

中國是戲劇之鄉,在京劇《楊八姐遊春》這出戲裏,敘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讓我先講給你聽一聽。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三月天裏,天波府的八姐,九妹瞞著母親佘大君私自出府,意欲飽覽這萬物複蘇的無限春光。

誰知她們姐妹二人走錯了路,誤入了皇家的禦花園。

單是誤入禦花園還罷了,偏偏又與當朝天子在園中“相遇”。看見如花似玉的楊八姐,宋朝天子垂涎三尺,連忙派人打聽這是哪家的“嬌娘”。

當他得知這位“嬌娘”乃天波府楊氏八姐後,又忙請丞相王延齡前往天波府提親。並表明意欲封八姐為“貴妃”。

佘太君聽後心中好惱,暗忖:當今皇上真是昏庸透頂,宮內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不說,還在見一個想一個的沉湎於酒色之中。

然而,假如不允這門親事,有抗旨不遵之罪,弄不好會招來彌天大禍;應允這門親事又確實不是自己的心願。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難道親自將自己的女兒送入“虎口”不成?思來想去實在試不出一個好辦法。

然而,佘太君畢竟是佘太君,正在無計可施時,她老人家猛地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是,她向王丞相言道:“老丞相,我答應下來了!可是,總得向萬歲爺要上幾件彩禮呀!”

王延齡並未悟出太君本意,心中隻怨老太君不該貪戀皇家錢財,斷送自家女兒的終身。

皇上聽了王丞相的稟告,龍顏大悅。

為了博得未來“丈母娘”的歡心,更為了顯示皇家的排場,他對佘太君要彩禮非但不怪罪,還慫恿她“大膽要來。”

然而,當佘太君將“禮單”開出時,他這個天子也嚇得差點昏了過去。

佘太君要的彩禮是:

從楊府到這宮中一十五裏,

金磚鋪地三尺深;

一步一棵搖錢樹,

兩步一個聚寶盆。

搖錢樹上栓金馬,

聚寶盆裏站金人;

鐵拐李的葫蘆要半個,

平時做活好盛針;

張果老的毛驢要一頭,

八姐騎著好回門。

另要一兩星星二兩月,

六兩空氣七兩風;

磨盤大的龍鱗要一片,

天樣大的洗臉盆……

這樣的彩禮天上難找,世間難尋,即使是天子也無可奈何了,一場納妾的美夢終是沒有做成。

佘太君“要彩禮”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推辭的藝術體現。

向對方提出根本沒有辦法做到的條件使對方自己打退堂鼓,如此一來,你的“不”字也不用說出口了。

佘太君的做法完全可以“古為今用”,當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也可借用過來,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應允下來,然後提出叫對方瞠目結舌的條件,看不把他嚇得乖乖地舉起“免戰牌”才怪呢。

以不屑一顧之態擾亂對方的心理

當別人向你提出你難以接受的要求時,你不妨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一邊聽他說,一邊做著與交談毫不相幹的事情,假如無事可做,提起筆來信手塗鴉也行。因為事先已經知道對方可能會說出什麼話來,采用這種似聽非聽的態度,不僅可以穩定自己的陣腳,還可以起到擾亂對方的心理的作用。

在平常的某些場合,你肯定也看過有些人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常常無意識地玩筆、玩鑰匙或是其他的小物件,有的人還會不停地抖動腿腳,這些動作都是為了緩和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