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善意的推辭藝術(1)(3 / 3)

友好地推辭能夠顯示出你的禮儀風度與學識涵養,而把對方的期望值降下來,讓他接受你推辭他的理由,則是你應盡的義務。

因此,在推辭的同時,你應該盡量向對方講清你推辭的原因,使之做到友誼還在,情緣長存。

將自貶運用到推辭之中

我們每一個人都巴不得別人說自己好,這可以說是人的共性。

其實,人都是有雙重性的,對有的人而言,你可能是個冷漠的人,但對另外一些人而言,你可能又是個熱情的人了。

因此,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會意識到各種不同的目光,這麼多目光在注視你,審視你,於是,你也會很在意自己留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然而,把這種形象的意識換個思維,並將其運用到推辭的範疇,說不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種反向思維就是——自貶。

我看到一部電視劇裏有這樣的情節:一位年輕的大學生愛上了一個普通工人,兩人愛得很深,很癡迷。

可是,當這位大學生準備在假期回家稟告父母時,這個女工卻提出與他分手了。

這以後,年輕的學生一心鑽研功課,不再與那位女工來往那位工人是用何種方式讓學生從情感的狂熱中降溫的呢?她說:

“你是一個年輕有為,前途無量的人,我怎麼可以自私地把你屬歸己有?我一無文憑,二無好的環境,年齡還比你大了二歲,根本就是遠遠配不上你。我愛你,深深地愛著你。可是,我不能自私到讓你為我荒廢學業,失去抱負。正是為了這份真愛,我才提出與你分手……。”

無論這番話是出自真心還是假意,都很容易收到效果。

因為像這樣的言詞,妙就妙在她一直以卑微者的口吻。

當男方的自尊被煽動起來後,一想到自己是被深愛而遭辭,分手的痛苦便小得多了。

因此,即使被對方以“不”推辭,也要貶低自己,抬高對方,使他在熨貼的心境中接受你的推辭。

總之,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夠格,不敢高攀,不能沒有自知之明……以如此方式提高對方地位;使對方在接受推辭時不感到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貶。

推辭時避免用質問的口吻

當你無法滿足別人提出的要求時,肯定要推辭。

前麵我已經提到了許多推辭的方法,現在特別要提醒你的是,推辭的時候,千萬不要用諸如:“你是我什麼人?我為什麼要幫你這個忙?”之類的質問方式。用這種口吻來推辭,確實不近人情。

前兩天我的一位朋友氣呼呼地告訴我說:“××真不是個東西,說起話來就像吃了槍藥一樣,哼,他以為他是誰呀?”

待我問明原因,才知道他們之間有一場不愉快的交談。

現在我把他們交談的情況告訴於你:

“喂,看了《少年犯》嗎,確實不錯!”我的朋友說。

“難道你真的覺得這部片子確實不錯?”××用生硬的口氣質問。

“當然。題材不錯,對少年犯罪的社會現象剖析得也很好。”

“好在哪裏?”××仍是用質問的口氣。

“好在它以事實說明了少年犯罪的原由不少是家庭和社會所造成。”我的朋友不大高興了。

“哼,這算什麼好?”××的語氣依舊是不饒人的質問。

於是,一場交談不歡而散。

在推辭的時候用質問的口氣說話,肯定會遇到像上麵我朋友所遇到的這種結果。

因為這種咄咄逼人的質問最容易傷人的自尊,在現實生活中,夫妻之間,朋友之間,鄰裏之間因為說話口氣逼人而反目成仇的例子還會少嗎?

一般來說,我們與人說話都會以親切的語調,友好的態度,以達到雙方情感的溝通,增進彼此的友誼。

隻有那些心胸狹窄,性格乖戾,過於挑剔,自以為是的人才會用質問的口吻來使對方下不了台。

即使對方有錯誤,你也別用質問的語言來糾正,因為這樣的語言會給對方造成精神上的打擊,容易在雙方之間形成溝通的障礙。

再說,若要別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別人,由此達到相互間的彼此尊重,才是為人處世的好方法。

越是無法滿足別人要求的時候,越要巧妙的運用推辭語,切不可用質問的口氣及逼人的氣勢。

如果對方被你的質問弄得很難堪,他肯定對你產生怨恨,久而久之,你的朋友便會一個個的離你而去了。

利用小道具幫你說“不”

如果一個陌生人坐在你的麵前,相互之間不熟悉,那麼,你如何打開他的心扉?

要使一個人在陌生人的麵前打開話匣子,傾訴自己內心深處的切膚感受,你必須做到既看準時機又把握分寸,還不能讓對方感到討厭,這確實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

然而,當你掌握了這其中的訣竅,一旦撬開了對方的嘴巴,繼續交談就要順利一些。

如果在交談之中遇到彼此都很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是雙方的家庭結構相近,那麼,談興又會濃烈得多。

這樣一來,說不定一麵之交就會由原先的陌生人一躍而成為親密的朋友了。

不知你相不相信,有的時候,一件很小的物品也可能就是一個談話的契機,把握得好,很難說對方不會由此而開口說話。

有一本書中這樣說:玩麻將時點上一支煙,通常是被認為手中有了好牌的證據。

桌上的人,當然是指任何人,有所決意時,總是喜歡先擺好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