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有效的說話方式(2 / 3)

誘入提問的要點是:根據辯說對方的特點和討論的問題,設計一個提問,使對方的回答陷入一種困境或被動地位,此時你再根據對方的回答進行評價或批駁,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適時反問

問與答,是索取和提供信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問方較主動,答方較被動。但這種關係是相對的,並且可以相互轉化。反問就是在對方提出問題時,不回答問題,反而提出問題來讓對方回答的問話方式。借助反問,變答者為問者,被問者變成提問者,變換了角度,也就能使己方變被動為主動。

反問的關鍵是要適時,就是要針對對方的情況和己方的情況,把握反問的時機。有直接反問和間接反問兩種方式可供選擇。

4矛盾發問

在辯說中,對方的觀點或某一句話裏往往隱含著自相矛盾,而己方又難以用陳述的語氣挑明。此時,己方便可借助於提出一個問題,使對方的自相矛盾處明顯暴露,置對方於被動地位。這就是矛盾發問。

5明知故問

對答案明確的問題或己知的事實,故意提出來問對方,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方法就是明知故問。

在明知故問過程中,所提問題的答案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明知故問的目的,可以是故意刁難對方,也可以是引導對方進一步思考問題,還可以是為了說服對方。根據所提問題的答案的真假不同情況,可將明知故問分為三種形式:正麵故問、有意錯詞和模糊故問。

正麵故問是明知正確的答案,隻是因答案於對方不利,便故意將問題提出,置對方於困境。

這種明知故問形式往往用於辯論之中。

例如:1990年亞大辯論會決賽的辯題是“人類和平共處是一個可能實現的理想”。當時,南京大學隊是正方,台灣大學隊是反方。辯論中,南京大學隊就明知故問了一個問題,“人類最大的共同利益是什麼”,因為這一問題的答案很明確,眾所周知,就是“和平與發展”,但答案顯然對反方不利,所以正方不僅明知故問,而且不斷追問。反方先是一再回避,但最後被逼得不得不答非所問:“人類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在所謂的南非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俄羅斯的種族問題又出來了啊!”南京大學隊就是恰當地運用了正麵故問形式,使反方出了洋相,陷於被動地位。

6兩難設問

錯誤的言行總是有懈可擊,自相矛盾是其最突出的弱點。利用對方觀點或行為的矛盾之處,通過設問使其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這就是兩難設問。

兩難設問的邏輯基礎是二難推理。二難推理由兩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和一個有兩個選言肢的選言判斷為前提,並根據假言判斷和選言判斷的邏輯性質而推演。它是論辯中常用的一種邏輯形式。因為通過作小前提那個選言判斷列舉出的兩種可能情況引申出對方難以接受的結論,可使對方陷於進退維穀、左右為難的境地。兩難設問也可達到這樣的目的。其運用要點是:向對方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回答包含正反兩種選擇,但對方無論作出何種選擇,結果都是其難以接受的。

例如:裏根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曾發生與伊朗進行秘密武器交易問題(即“伊朗門事件”)1986年事發後,引起全國一片抗議之聲,因為這在美國是嚴重違法的。裏根為了洗刷自己,先後拋出幾個替罪羊,依然難以過關。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名記者向裏根發問道:“您作為總統,是否事先知道伊朗門事件?”裏根對此難以作答,陷入困境。人們說,裏根敗於記者的一招之內。

裏根為什麼會對記者的提問難以作答呢?就是因為記者的提問是一個典型的兩難設問,它蘊含著二難推理:“如果裏根總統事先知道伊朗門事件,那麼,總統本人嚴重違法;如果裏根總統事先不知道伊朗門事件,那麼裏根是嚴重失職的(因為他竟不知道部下在幹什麼);或者事先知道,或者事先不知道。總之,或者裏根總統幹了嚴重違法的事,或者他嚴重失職。”

因此,裏根無法回答記者的提問。

說理的13種方法

1尋求共鳴

說服對方,理是基礎,但僅有理是不夠的。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尋求共鳴,便可使你成為對方的“知己”,避免“話不投機”。

所謂共鳴,是對話雙方思想感情上達到基本一致的體驗。借助感情共鳴,可以消除對方的對立情緒,贏得對方的信任,營造融洽氣氛,從而為你的說服鋪平道路,使對方從心理上願意接受你的勸說或主張。

尋求共鳴的技巧之一是尋找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雖然個性千差萬別,但總有共知、共愛、共有的。年齡上、地域上、經曆上、興趣愛好上,都可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這些話題,便是尋求共鳴的素材。有一次,著名相聲演員薑昆到某市演出,市屬幾家新聞單位的記者紛紛前去采訪。不料,薑昆一一婉言謝絕,令記者們十分失望。這時,有位愛好相聲的女記者卻再次叩響了薑昆的房門,說:“薑昆同誌,我是一個相聲迷,我對你的演出有些意見……”薑昆便十分熱情地接待了她。女記者正是利用了她和對方對相聲的愛好及共同興趣作文章,使對方產生了共鳴,接受了她的采訪。

2激將勸服

說服他人,理是基礎,但當理由已充分展開還不見效的時候,或者你自我感覺邏輯推論的力量單薄的時候,你不妨試試遵循古人的訓言:請將不如激將。利用一定語言技巧,刺激對方,激發對方的某種情感,使對方的情緒波動或心態變化朝著你所期望的目標發展。

激將勸服的技巧之一是正麵激將,即用鼓勵、信任的語氣,使對方樹立起自強、自信之心,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你的主張或決定從事你所期望的某種行動。

《人際交往的藝術和技巧》的作者賴斯·吉布林經曆過一件事。一天,他來到某市他曾住過的旅館求宿。當他穿過那些擠在辦公桌前想住旅館的人群時,辦公桌後的一位職員抱歉地說:“哎呀,賴斯。你應該讓我們知道你要來這兒。照目前這個樣子,我恐怕不能幫你什麼忙。”賴斯回答說:“看起來我們的確碰上了難題。但是如果說在這個城市中還有哪個旅館職員能解決它的話,我相信,那就是你。我不需要再去尋找,因為如果你也不能給我找個房間,我就準備睡到公園裏去。”這一席話,刺激了對方,表明了對對方的極大信任。因而,那位旅館職員說道:“好吧,讓我想想辦法。”這是對賴斯正麵激將的“投桃報李”。結果,那位職員最終幫賴斯找到了一個非正式的小房間。

3激發需要

無論什麼人,隻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和願望。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因此,在說理中,我們也應考慮到人的需要,借助對方的需要,進行說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