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老人對安東尼奧的動作已有了反應,他開始注意安東尼奧了,於是安東尼奧移位而置,與老人攀談起來,在交談過程中,安東尼奧留意老人使用的常用詞,給了老人親切的感覺,並不由地發出感慨:
“小兄弟可真是聰明人!”
而後老人又解釋說,與它東尼奧相處的半小時,使他感到安東尼奧對他的了解比與他相交二十年的老友都多。分手的時候,他留下地址,並答應有機會會參加安東尼奧舉辦的研討會。
在對別人模仿時,有些人總有些不大自在,在他們的心裏常有這樣的想法:我隻做自己,幹嗎要學別人呢?其實,模仿別人並不意味著消失自己。模仿隻是為你提供一個產生默契的契機。
在安東尼奧的課堂上總有些如此想法的學員,這時安東尼奧則會走到他(她)身邊,坐下來,采用與他相同的坐姿。漸漸地,他(她)就會習慣下來,在不知不覺之中,模仿就完成了,並且他們之間亦生出了默契的配合。
將許多成功的企業或組織拿出來加以分析,則可發現,群體間的默契使他們走上了成功之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能將亮聽觸三種感覺融合在一起,使部下或人群為之動情,從而收到默契的效果。
當裏根站在總統競選的講壇上時,你是否被他的言語的聲音情緒所控製?你是否因其當時的年齡而鼓掌?你是否讚同其愛國熱情和努力不懈的精神?顯然,你的答案應為是。而與之相比的競選對手默戴則顯得萎縮不堪,其落敗實屬正常。
再看一下福特的表現吧,在上述的三個問題上,他並不是太差。但因其心口不一的表現讓選民極失望,在回答改換名字的原因時,回答得吞吞吐吐,言語之間顯不出力量,隻能敷衍了事地說:
“不錯,我是改過名字,我不願選民們以我的名字來判定我的工作能力。”
不能麵對現實,不能將視聽觸三者聯合起來使用,敗局就在前麵等著你,這是美國總統競選給我們最直接的啟示。
在美國曆史上,肯尼迪常為人所稱道。美國人為何如此對他大加讚譽呢?無怪首以下三點內容:
一、他具有頗具吸引力的外型。
二、他的講話很能打動人心。如他說過:“別問國家能為做我們做什麼,要問我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的話就很有色彩。
三、他能堅持穩定的觀念。在對待古巴導彈事件時,有人作過比喻說,他與赫魯曉夫相對而視,結果是赫氏先眨了一下眼睛。
利用成功者的經驗,用模仿的方式打開別人的內心世界實在是一個巧妙的方法,隻要反不斷地練習,定能心之所致,石亦為開。
用模仿的方式打開他人的內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引導,二是伴隨。
用事例來說明,可以這樣:
如果你因一筆業務而需要與一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打交道,你該怎麼做呢?
一見麵,對方便急躁從事,神情冷峻,給你一種難以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時該怎麼做?先用引導,以同樣的方式講話,以同樣的動作配合,漸漸地,對方便會改變態度,與你和平共處起來。
這時你該怎麼做?先別急著用剛才的方式去談業務,而是降下話語的態度,讓對方慢慢地進入你的語言方式中,跟隨你而行動起來。此時,再將業務問題拿到台麵上來加以研究,成功勢在必得。
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和伴隨著緊密相連的,它們是默契的兩種表現形式,因默契本身是一種流動的感覺,它們自然也是在變化的過程中才能把握的。
在許多原則中,NLP有一種說法:
你的表達技巧決定你能傳遞的信息。
因此,完成彼此間的溝通,在想溝通的這一方的肩上負有主要責任。
而傳遞信息的價值在於能得到回應。在現今教學方式中,許多老師有巧妙的傳遞信息的方法,卻沒有顧及到回應這一層。如果讓學生也懂得表達技巧,則回應會產生得很自然。因此,老師的引導和跟隨方式顯得極其重要。
在模仿別人時,關鍵在於技巧的運用,因此,平時應反複練習。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頑固不化的人,要想進入默契的境界就顯得有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