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心境(2 / 3)

人類大腦裏所儲存的訊息都是通過這一篩選過程達成的。不同的人在儲存同地訊息進其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對於同一件交通事故,甲可能從他親眼所見的角度進行評述,而乙則可能從聽來的街談巷語中發表感歎。你可能曾注意到,由於同一生理感覺器官功能存在著差異,所儲存的訊息也迥然不同。比如視力好的人和視力差的人對於同一事件就可能因視覺差異而產生迥異看法。這些存在著差異的看法和內心儲憶因此而成為新的篩選標準。在未來的體驗中顯示作用。

有人會問“地圖顯示的是虛擬的疆域”包涵著什麼樣的訊息?其實,這句話是NLP計劃中的一種重要觀念。阿爾弗雷德·科茲柏斯在其專著《科學與理性》一書中這樣敘述道:“應當謹記地圖所具有的一個重要特性,那就是,它所顯示的隻是虛擬的疆域,也就是說,它的疆域架構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和用途而設計的。”對於人類來說,這句話的意義在於,人的內心儲憶並不是外界事物的真實再現,它所顯示的內容是經過個體的人獨有的觀念、態度、思維方式和性格模式等篩選之後的產物。正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的:“樹立個人權威的欲念與真理和知識的海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它必然會在眾神的嘲笑聲中湮滅。”

說到這裏,有人或許會問:“既然我們的內心儲憶決定著一工發事物地我們心目中的相貌,那麼,鼓勵自己和敦促與自我引導的方法相比,前乾不是要高一個檔次嗎?應當明白,績效的達成,需要持續不斷、一以貫之地形成積極進取心境的記憶係統。在許多情況下,你都應該保持沉著冷靜,不要以偏概全,隻看到事物的消極局限,這樣導致你灰心、失望、忿怒、不悅的惡劣心境。你應當全心全力地注意事物積極有利的方麵,不論周圍的環境是多麼的嚴峻、惡劣,你一定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心境,這才是必勝之道。

正是自始至終地保持積極進取的心境,使一些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難道成敗的差異就在於此嗎?不錯,讓我們再來對米切爾的輝煌人生進行一次分析吧。他之所以能夠成就偉業,不在於他在肉體上所遭受的苦難,而在於他對這些苦難所抱持的態度。他麵對接踵而致的嚴重灼傷和高位癱疾冷靜而清醒,認為人生是好是壞並不因肉體的損傷而注定,也不是由他人或所謂的神靈所支配,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由自由的決心和信念所決定。正是這種豁然開朗的人生觀念,使他一直身處於積極進取的心境,達成偉業也就勢在必然。在開拓進取、銳意革新的創業生涯中,你是選擇積極的心境還是消極的心境?麵對人生機遇和挑戰,你應當仔細斟酌無所不能的不二法門。

在課程中設計過火儀式正是這種用意的體現。如果有人叫你放下手中的活兒,走過一條熊熊燃燒的火堆,你肯定不會心甘情願、冒冒失失地遵行不悖。因為此時的你對於過火仍心存恐懼,信心不足,從來沒有過火的必勝把握和無所畏懼的心境。所以不願過火,是因為你還不具有敢於肯定自己能力成功的自信心境。

通過過火儀式的演習,可以幫助人們克服恐懼和其他心理障礙,鼓勵人們敢於身體力行未曾經驗過的挑戰,達成良好的績效,從而改變人們的心境和行為。應當明白,過火前後的人仍然是同一個人,他並沒有因此而缺斤少兩。不過,過火之後卻使人學會了改變生理狀態和內心儲憶的訣竅,在能與不能這一層麵上產生了質的飛躍,過火儀式幫助人們摒除恐懼,勇於並擅於嚐試,人們因此而處於積極進取的良好狀態,最初所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與績效也都能夠被逐漸達成。

過火儀式幫助人們實現了能與不能的轉化,並成為新的內心儲憶。那麼,是不是這一種方式的能與不能的轉化,也將使其他諸多的不可能轉化為可能呢?事實表明,知道心境的神奇作用是一回事,而付諸實踐又是另一回事,過火儀式也隻能達到這種目的。過火儀式隻是幫助人們建立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可能性極大的模式,使人們在感覺上和心境上保持積極上進的最佳狀態,從而在和比以前活得更好,更滋潤,在創業上比以前做得更多,做得更好。過火儀式一目了然地向人們證實了:怎樣的心境產生怎樣的行為,隻要改變儲憶內容或方式,就能信心百倍,拓展出有力有效的行為方式。當然,過火儀式隻是達成這種績效的方式中的一種。

通過上麵的講述,你應該懂得了,你儲憶外界訊息的方式是達成你所期望績效的關鍵。那種儲憶方式使你處於並始終保持最佳的進取心境,促使你想方設法地進行各種方法的嚐試,從而百煉成鋼,如願似償。如果你的心境欠缺火候,不能夠達到最佳狀態,原因通常在於你沒有堅定的必勝信念,或者是憑著一時激情、興致,淺嚐輒止,一曝十寒,從而對於成功無關痛癢。當有人慫恿著說:“走,咱們過火去!”不論他是說說而已,還是立即拉著你躍躍欲試,這種過火訊息都會傳入你的大腦,成為內心儲憶。與此相反,如果在假想中,你看到有人被套上鎖鏈,被帶進一個陰森恐怖的祭典裏,遭受刀戕火炙之苦,人定會覺得異常難受。當假想中的人突然變作是你時,那種如被刀火的創痛感受肯定如冷水澆背一樣真實。

不過,當你假想出另一個畫麵時,比如人們喜氣洋洋載歌載舞地舉行盛大隆重的慶祝活動,那你的感覺就會迥然不同。當你又假想到自己平安無事、嫻熟瀟灑地走在火堆上,嘴裏洋溢著喜悅與得意:“不可思議,原來我也能過火!”並在眾人的歡呼和讚賞聲中走過火堆。當此之時,這種積極的訊息必然會被你的大腦接收,從而把你置於真的躍躍欲試的心境中。

人的所想決定著人的所行,這就是心境不可思議的神奇功用。如果從一開始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你就心存疑忌,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能力、也不大可能完成此事,那結果就會真的如此;如果一開始你就對完成此事信心百倍,那麼心境就會激發出你所需要的能力和智慧,幫助你得償所願。安東尼奧認為,這就是泰德·特納、雅科柯卡、米切爾等偉人同其他人的巨大差異所在。他們對於自己能夠成就偉業信心十足,豪氣蓋天,結果確實如此。不過,安東尼奧再三強調,最佳最積極的心境並不能夠達成目標,它隻是提供一種最大的可能,幫助我們盡展其能。

既然也行為妙合無垠的心境是在生理狀態和內心儲憶的交互作用下產生的,那麼,如果我們的心境處於某種特殊狀態,支配我們不同行為的因素又是什麼?或許有的人會通過熱烈的擁抱表示對你的愛意,而其他的人卻隻是用聲音告訴你:我愛你。產生不同行為的原因在於相同心境下,我們總是選取自己認為最有可能的方式。百這些可能的方式,則取決於生活環境對我們的熏染。人們形態各異的發怒方式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父母或周圍的大人因某種原因而產生矛盾,爭執不下時,有的會大聲罵娘,有的會抓扯毆鬥,有的則是以交涉談判的方式加以解決。這些特別的反應被兒童模仿並成為內心儲憶,對於未來產生不小影響。

人的觀點和行為模式是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我們在周圍訊息刺激下所形成的內心儲憶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我們所結識的人,看過的書本或影視作品,刺激我們的大腦,促使我們對世間萬事萬物形成基本的認識和看法。米切爾回憶說,對他影響至深的東西,就是幼時一位有著輝煌人生的殘疾人給他留下的刻骨銘心的記憶。所以米切爾以此人為榜樣進行模仿,並堅信,阻擋自己最終成功的障礙不是周圍的環境,而是行為主體的自己。

我們需要尋找,尋找好些能夠影響他人對周圍訊息的儲憶的因素,促使他人不但有模仿他人之心,而且願意本力行。他們的儲憶過程是怎樣的呢?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是怎樣的自我意識、自我研製和自我評說?需要再次強調的是,模仿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如果我們對於再創與他人相同的佳績信心十足,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夠成功。

對於有些人來說,由於他們堅定信念和堅韌意誌的缺乏,做事情不能夠善始善終,所以很多不利的外在因素將會不斷出擊,迫使他們處於沮喪的心境狀態,作出消極的行動,人生猶如大海行舟,需要一以貫之的謹慎精神。如果你不能夠積極、主動、全心全力地把握自己的航向,那你就會迷失自我,隨波逐流。種瓜得瓜,種豆得。我們必須在自己心理和生理的沃土上,播種期望的種子,以避免荒草蔓生的嚴重後果。假如我們不能將自己的信念和心境堅定不移地持續下去,那麼前途上的荊棘坎坷就會越發的恣意肆虐,把我們引向災禍的深淵。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得毫不懈怠地守護自己心靈之門,擁有並保持績效最佳的積極心境。

我們的心靈沃土不可能隻是生長鮮花,還有不少雜草需要我們細細剔除。生活中應經常抱持樂觀向上的良好心境,否則,生命中的陰影和困擾將對你死纏硬磨,使你疲於應付,身心交瘁,導致惡劣心境。比如,你是否心胸狹窄,妒賢忌能?不,你不是這種人。或許你在以前曾產生過妒忌的心境和行為,然而一閃即逝,你並沒有成為妒忌的奴隸。如果你發覺這種不甚強烈的妒忌在現在仍時隱時現地挾製和牽引你的行動,這不必擔心。因為心境決定著行動,是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交互作用的結果,而後兩者是可以短期內迅速改變的。應當明白,曾經有過的妒忌隻是一種儲憶,你完全可以用新的方式中,我們是唯一的權力扔肯者,而且是永遠的。如果你的愛人遲遲而歸,你可能會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測和猜想進行懷疑和判斷,認為對方欺騙和不忠愛自己,於是處於憤怒的心境中。盡管這隻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但是這種負麵訊息還是被大腦儲憶。於是在惡劣的心境下,你會采用冷漠、粗暴、仇恨的方式對待她(或他),甚至心存惡念,思謀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