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心境(1 / 3)

神奇的心境

“不論行善還是做惡,都是我們電光火石的念頭中產生,悲歡貧富也具有同樣的特點。”

——愛德蒙多·斯朋瑟

人的一生是由順境和逆境相互交織而組合成的。你能夠意氣風發,是因為你衝出了某些困境;你無所事事,或許是環境的優越使你變得懶惰,或許是你自甘沉淪。上帝是公平的,當它往你左手中塞東西的時候,它也從你的右手中奪走一些東西。你可曾有過對別人的發問侃侃而談、胸有成竹的體驗?可曾有過一帆風順、春風得意的時光?或許是在籃球場上,你的大力扣殺所向披靡;或許是在商業交涉中,你不動聲色,但卻成竹在胸。或許你有過英雄救美的壯舉,或許是傾囊相助的義行。這一切是那麼的美好,使你如沐春風。但在某一段時期裏,你可能處處碰壁,甚至連走路都會栽跟鬥。那種痛苦和無奈可以使你苦不堪言,欲哭無淚。

人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尷尬?人為什麼有時候會事事遂心,有時候卻屋漏偏逢連陰雨?自己並沒有改變,而現實的遭遇為什麼一會兒風調雨順,一會兒雷電交加?為什麼連最優秀的棋手都會在接二連三的勝利之後,莫名其妙地連連輸棋?

原來,這一切都是由人的神經生理狀態所導演的。當你處於積極進取的良好狀態時,你會顯得自信、堅強、快樂、興奮,思想活躍,思維敏銳,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但是,當你處於消極頹喪的癱瘓狀態時,你表現出來的恐懼、憂慮、心浮、氣躁、多疑、悲傷、焦慮等等,這使你精神萎靡,毫無鬥誌。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這兩種好壞不同的狀態中更迭轉換,似乎是在進行一係列的角色大彙演。

當你站在一家超市的貨櫃前時,女服務員可能會表現出滿臉的不悅和冷漠,不耐煩地問:“買不買?”當此之時,你的情緒可能會墮入冰點,心中忿忿不平。不過,你應當自問,她的這種服務態度是一直這樣惡劣的嗎?或許是她家裏發生了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或許是她工作不太順心,經常被人無理取鬧,或許是她工作得過於疲勞了,其實她也有熱情親切的態度和善良友愛之心,隻不過此時處於沮喪消沉的心境而已。如果你要想改變她的態度,就得從改變她的心境著手。

研究表明,我們的行為發端於我們的心境,隻有對自鐵內心狀態進行了全麵而透徹的了解之後,我們地和能順利地改變自我,並走向卓越。人生真的像個謎,當你春風得意、事事遂心時,往往產駕輕就熟,左右逢源,沒有幹不好的事情。但是一旦你情緒低落、意誌消沉時,做出來的事情往往是陰差陽錯,紕漏百出,這使你感到萬分惱火和懊悔。所以不要對他人求全責備,因為人人都有沮喪消沉、內心鬱悶的時候。當有人對你態度冷淡,很不耐煩的時候,你應該設身處地替別人想想。要用友善同情之心對待別人,而不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他人對我們的態度不應該給我們自己的態度抹上灰色的陰影,應當記住,我們並疫有因此而損失什麼,我們要擅於控製自己的態度和心境。如果你達到了能夠隨心所欲、收發自如地控製自己的態度和心境的地步,那你就無往而不勝了。

本書通過對人們千差萬別的態度和心境的探討、研究,告訴大家,我們是能夠控製自己的態度和心境並使之為夢想服務的。你將從本書中學到調整和改變心態的方法,使自己永遠保持積極進取、無往不勝的良好精神狀態。但千萬不要得意忘形,因為擁有能力隻是成功的一大優勢,知道具體有效的做法才是關鍵所在。傳授大家怎樣控製心境,使之與果決、有效的行動協調一致,結合完美。此外,這裏還將向大家講述不同心境產生的緣由,其運作方式、特點,以及我們控製心境的能力和意義。

心境的產生是我們體內數百萬條神經枝幹交互作用的結果,換句話說,它是我們每時每刻對外部事物不可感受的總彙。直覺感知的情致是我們經常擁有的心境。簡而言知,我們對於自己所能感受到的事物所作出的反應,就叫做心境。心境具有不同的特質,有積極進取的,也有消極落後的,有心浮氣躁的,也有沉穩幹練的。人們都或多或少地體驗過這些心境,但是很少有人想到要刻意去控製它。追求人生目標的結果隻有一個,不是成功,就是失敗。哲人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心境導致什麼的結果。

人們的心境往往影響著人們的所欲所求。不妨將你的所欲所求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以便隨時參照。你是否渴望愛情?不錯,渴望愛情就是一種美好的心境,當周圍的某些訊息刺激我們的大腦後,就會被大腦吸收和貯存,從而表現出或興奮或沮喪的心態和感受。至於崇高、偉大、驕傲,也都是我們的心境所致。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很多人渴望金錢,其實他們並不是在乎金錢本身,而是在乎金錢所能帶給他們的自信、自強、自由和尊嚴等。如果你擅於引導和把握自己的心境,你追求愛情、快樂或是主宰自我人生就變得近在咫尺了。

你所期望的績效如何達成,其訣竅就在於如何運用頭腦,引導心境。我們首先得明白大腦運作的方式,以及產生心境的緣由。人類是萬物之靈,具有高度的智商和複雜的情緒,人們早就發現,情緒的改變會產生出各種各樣的結果。從古到今,人們通過禁欲、苦修、藥品、宗教儀式、性愛、催眠、講經通道等方式控製心境,發現各有其昝,也各有其弊。我在這裏所要做的,是教給大家更簡單、更有效的方法。其中的一些方法簡單易行,你很快便會樂在其中。

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在心境促使下的外在體現,在我們創業奮鬥開拓進取的過程中,進取和頹喪是兩種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心境。那麼,這兩種性質相反的不同心境是由什麼造成的呢?原因有二,一個被稱之為內心儲憶,一個是我們生理狀態的變化和活動。我們身處於不斷發展變化的大時代中,周圍的情況、變化層出不窮,你的立場如何?你的觀念如何?你怎樣進行思考?怎樣的內心裏自我辨別和評析?所有這些情況都產生出不同的心境,由此而引發出不同的行為來。比如說,當你的妻子(或丈夫)回家太遲時,你采用何種態度、方式對待她(或他)?在這種情況下,你內心是如何看待遲回的觀念,決定了你的心境,而你的心境則決定著你將采取怎樣的行動。當她(或他)還沒回家的時候,你坐臥不安,焦慮萬分,甚至胡思亂想著對方出了車禍,鮮血淋漓,生命垂危,正在你恐懼擔憂的時候,她(或他)叩響了房門,這時,你或許會喜不自禁,放下了心頭懸著的石頭,或許給對方一個熱烈的擁吻,或者是關切地詢問。這些行為的深淺程度決定了你對他關懷的心境。但是,如果你想象的是自己的愛人與他人搞婚外戀,有私情,或者是認為對方不關心自己,不理會自己的情感和付出,那麼在對方到家時,你必定會采取冷漠、懷疑、憎惡或者是大發雷霆的態度。你會因為憤怒、被欺騙和輕視而產生不可自製的心境。

那麼,關懷的心境與懷疑、憤怒的不同心境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一般來說,是因為父母或親朋好友曾有過類似的遭際,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刻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記,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因此而模仿和具有了類似的心態和行為。回憶一下童年時代,如果父親一旦晚歸,母親便顯得焦慮不安,擔憂關切,那麼,這種態度和行為就會影響你用擔心關切的行為看待身邊的許多事情。與之相反,如果母親總是嘮嘮叨叨,不厭其煩地細數父親的不是,老是用懷疑、埋怨和憤怒的行為對待父親,那你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同化而采用同樣的行為模式。因此,我們的情緒態度、信心觀念以及從前的一切經驗,都會被大地製約和影響著我們對待他人的態度和行為。

與此同時,我們生理狀態的狀況和活動方式在更大程度和更大意義上影響著我們對於周圍情況的感知、態度和看法。例如對我們的心境有強烈影響的方麵,諸如飲食習慣,呼吸方式、肌肉的運動、肢體活動以及全身的各種生化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並不是各自獨立、毫不相關的個體,而是緊密聯係,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的整體。它們相互影響,相互製約,一方受到影響變化,另一方也會因此而遭受到衝擊、產生變化。所以,隻有同時改變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才能達到改變心境的績效。

比如說,當你的愛人或其他親人在即將到家之前,你會顯得心情舒暢,快活愉悅,即使他們回來得再遲,你也會滿懷熱情、喜悅的迎接他們。不過,如果你平穩的生理狀態遭受撞擊,造成肌肉酸軟、渾身疲乏,或是感到疼痛難忍、血糖偏低時,你就會固執、粗暴、缺乏理智地用負麵訊息驅使自己的行為,可見,人在神情氣爽和身心交瘁時,會產生出不同的感受和行為;身體狀況的好壞會改變你對周圍情況的態度和看法;內心的煩躁不安將導致肌肉的緊張酸痛,等等,諸如此類。這正是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不斷發展變化,交互作用影響的結果。因此,控製和調整自我的心境是控製和改變我們行為的前提和必要條件。而良好的心境則是通過刻意控製和調整自我的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得來的。現在就假想你無時無刻都能夠完全控製自己的心境吧,成功的心象必然導致成功的結果。

我們的人生經驗需要不斷的調整和及時的引導,而我們是如何去體驗這一切的呢?原來,作為高等哺乳類動物的人類,是通過一套特殊的接收器和感應器官來完成接受和傳送訊息的程度的。一般的人都具有味覺、嗅覺、視覺、聽覺和觸覺。這五種感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我們的行為,其中的視覺、聽覺和觸覺三種器官更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你應當明白,你的內心儲憶是個情感心緒在內心的儲存和展現,即是說,你對於萬事萬物的體驗、感受,並不是事物本身。一個人的意識活動也是一種能力,它也具有選擇性和有限性。因此,外界傳送的訊息,你不可能完全接受到。比如說,你隻能感受到手的脈博、眼跳、呼吸少數訊息,而不可能把身合格在同一瞬間所傳送的數千種訊息全部感知,如果這樣,你不發瘋才怪。因此,我們的腦通過篩選和評判,保留現時所需或有著重要價值的資料,對於其他無足輕重的資料則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