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遺產(3 / 3)

在傑恩斯伯格、E.E.史密斯的同一時期,科幻文壇出現了另一位作家,不僅對阿西莫夫的事業,甚至對整個科幻小說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就是約翰·W·坎貝爾。有趣的是,給阿西莫夫及該領域其他人帶來如此重大影響的並非是坎貝爾的作品,而是他作為一名編輯所擁有的無人能及的才華。布萊恩·艾爾迪斯及許多現代評論家均認為,是坎貝爾真正將科幻小說推人了現代。

1930年1月,坎貝爾首次在《驚詫》雜誌上發表作品,那是篇名為《當原子失利時》的小故事。他很快成為史密斯的潛在對手。同時,他又化名唐·斯圖爾特在《驚詫》雜誌上發表作品,嚐試一種新的科幻小說創作模式,一種更為低調、情緒化的作品。雖然冒險情節很少,但與史密斯作品單調的刺激性情節與粗糙的文字相比,卻更耐人尋味、更吸引人。

許多讀者,包括阿西莫夫在內,一開始都認為斯圖爾特的作品晦澀難懂。據阿西莫夫稱,它們遠遠不是一個十幾歲少年所能看明白的,直到多年以後,他才看得懂坎貝爾以斯圖爾特為筆名發表的作品。

作為一名科幻小說作家,坎貝爾獲得了成功,於是他產生了當主編的念頭。1938年春,27歲的坎貝爾成了《驚奇》雜誌的主編。該雜誌的前任主編是奧林·特瑞門思,坎貝爾繼任時,雜誌已經出版了5期。特瑞門思是個好主編,隻是更喜歡傑恩斯伯格式的科幻小說。坎貝爾上任不久,《驚奇》雜誌及整個科幻小說便紅極一時。許多文章都記載坎貝爾在《驚奇》當編輯的這段時光,許多人都認為他為眾多偉大的科幻小說家創造了就業機會,許多科幻小說迷將坎貝爾在《驚奇》擔任主編的頭10年稱為“黃金時代”。

坎貝爾是當之無愧的出版早期科幻作品最重要的協調者。在任編輯時期,他成功地培養了一批有影響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一直深深感激坎貝爾曾給予他的幫助與鼓勵,視其為唯一曾對他早期寫作生涯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坎貝爾是名嚴格的編輯,他一心想從自己手下的作家中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他天生知道如何讓作者們嚐盡甜頭。如何煽起他們的虛榮心,哄人的技術堪稱一流。他也知道什麼時候該聲色俱厲。艾爾迪斯曾在其《一兆年的狂歡》這篇科幻小說的概覽中寫道:

在30年代,為流行雜誌寫文章一定是件痛苦的事。你必須循規蹈矩地按模式寫,否則隻能滾蛋。沒有文化慣例可供查詢,低酬金造就了大多的劣質作品。是坎貝爾一掃當時文壇的這種習氣,以一種富有邏輯、成熟的觀點來看待科幻小說創作。他想要培養一批科幻小說寫作的核心力量,使科幻小說擺脫史密斯那種幼稚的創作模式的影響。重新為它設定一種令人信服、連貫一致的框架。

阿西莫夫並非唯一受益於坎貝爾智慧的人。羅伯特·亨納恩、範·沃科特、西奧多·斯特金與哈利·哈裏森,這四位名噪一時的科幻小說家最早都是由坎貝爾介紹給讀者的。他們中都是在他的指導下走向成熟,每一位在成為國際知名的科幻小說家之前都從他的雜誌寫作中獲取了經驗。

阿西莫夫與坎貝爾的關係並非總是波瀾不驚。當阿西莫夫羽翼漸豐,從流行雜誌中脫穎而出後,他與坎貝爾有過許多爭執。在許多問題上,包括政治在內,他們都存在著分歧,但這並不影響他倆的友誼,直到1971年坎貝爾去世。坎貝爾喜歡那種既有實在內容又有刺激情節的科幻小說。他對史密斯式的平庸膚淺、極度冒險的作品不很熱心,但喜歡他氣勢宏大的宇宙主題。他非常重視人類對事物發展所起的作用,強調以人類為中心,並深信人類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在他自己及其麾下作者的作品中,他喜歡將外星人塑造為人類或人類的朋友,或者是被人類所統治的某種生物。阿酉莫夫難以接受坎貝爾的這些觀點,但為了得到《驚奇》的工作,他還是很快學會了將這些觀念揉進自己的作品中。

1938年春,坎貝爾在任《驚奇》雜誌社主編前,阿西莫夫還隻是一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但他已經在《驚奇》上發表了一封信,當時特瑞門思尚在職。數月之後,坎貝爾才注意到艾薩克·阿西莫夫這個名字,兩人這才真正見了一麵。而在當時,阿西莫夫更關心的是如何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大學生涯,根本顧不上要成為著名作家的美夢。當阿西莫夫與坎貝爾終於見麵時,這次見麵猶如一劑催化劑,對阿西莫夫開創自己的寫作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