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遺產(2 / 3)

故事登出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此後,傑恩斯伯格開始不斷地在《現代電子》上發表自己的故事,直到幾年後雜誌停刊。與此同時,其他主要登載曆險故事的刊物也開始發表其他題材的作品。埃德加·萊斯·巴勒斯於1913年期間在《故事會》上發表了他的第一個火星人故事,專門刊載恐怖和神話故事的雜誌也開始發表由著名恐怖作家如H.P.拉夫克拉夫特、埃德加·愛倫·坡等編寫的科幻故事。盡管科幻小說發展有了起色,但隻是到10年後傑恩斯伯格創辦了科幻小說雜誌,它才真正得到巨大發展。

1923年,傑恩斯伯格出任新雜誌《科學與發明》的編輯。當時他已經有拍板的權力,便大膽地發行了一期權威科學故事的專號,並稱之為“科學化專刊”。這次他取得了成功,於是促使他極力勸說雜誌出版人創辦一份新雜誌,以迎合讀者對某種形式故事的興趣,他稱這種形式故事為“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埃德加·愛倫·坡式的故事——兼有科學事實、先知預見、引人入勝的浪漫故事”。

這份新雜誌定名為《驚奇》,它可能是20世紀30年代唯—一份重要的流行科幻雜誌。這本雜誌第一期上發表的作品尚忠實於傑恩斯伯格對科幻小說下的定義(“科幻小說”一詞的發明應歸功於傑恩斯伯格,他最先使用“科學化”這個不幸的詞,後曆經滄桑演化成“科幻小說”)。《驚奇》上陸續登出了威爾斯的30多篇作品,凡爾納的9篇作品,愛倫·坡的5則短篇及傑恩斯伯格自己的一些零碎之作。但不久,傑恩斯伯格便意識到,必須培養一批新作者,因為那些描寫虛擬智能(pseudo-intellecture)的作品已經過時,讀者需要的是富有刺激性的機器時代的作品。

在《驚奇》雜誌故事之外的現實世界中,技術與社會的發展極為迅速。為保持雜誌在競爭中的領先地位,科幻小說作者們不敢輕易嚐試創作有關近年來的作品,也不敢將社會學與科學兼容進自己的作品。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科學家們已經發射了火箭,並公開表明太空旅行是可行的。1926年,倫敦的一名外科醫生做了第一例心髒手術,英國廣播公司向全球近一億人報道了這一新聞。在10年前還被視為是可笑的幻想的一些重大成就,紛紛都成為了科學現實。在阿西莫夫的童年時代,技術就已有了迅猛的發展,科幻小說作家與編輯們也開始進一步探索遙遠的未來。

當阿麵莫夫在布魯克林一天天長大,在後屋偷看《驚奇》雜誌時,傑恩斯伯格的計劃也正在一步步壯大。一年之內,他幾乎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培養出了一批青年作家,他們有著與老派作家威爾斯、凡爾納及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新觀念。傑恩斯伯格創立的將科學奇跡與泛銀河曆險相結合的寫作模式在當時特別受歡迎。

1929年,股市風波使傑恩斯伯格遭受了一次暫時的挫折。之後,他又創辦了其他的雜誌以滿足讀者對科幻故事不斷擴大的需求,其中有《奇異故事與科學奇異故事》,發行幾期後,刊名縮短為《奇異故事》。1930年,傑恩斯伯格又創辦了《驚詫》雜誌。此後數年內,《驚奇》與《驚詫》為爭取讀者,展開了綿延不斷的商戰,而許多讀者總是想方設法湊足錢同時購買這兩份雜誌。

建立了科幻小說流行雜誌市場後,傑恩斯伯格對科幻小說的第二大貢獻,恐怕就要數他發現了E.E.史密斯。史密斯對後來幾代作家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包括阿西莫夫。他最重要的作品無疑是《水晶體人》係列。這部作品在1934年至1937年期間,以連載形式刊登在《驚奇》雜誌上,後來又整理成係列小說出版。《水晶體人》是第一部以銀河係為背景的係列小說,不僅篇幅大,故事情節也十分精彩。作者對星際距離、銀河文明、戰爭及極度冒險的描寫,令人瞠目結舌,這就是最初的“太空劇”叢書。自那時起,類似的作品一時充斥了整個科幻小說界。

今天,人們認為史密斯的作品是極其幼稚的,塑造的人物毫無生氣,故事情節簡直是寫給小孩子看的,但《水晶體人係列》還是有其獨特的勉力。畢竟,這些作品是於本世紀30年代創作的,那時飛越大西洋還僅僅是一種可能。

毫無疑問,史密斯忽視了作品的個性與敏銳性,隻顧一味地追求冒險和刺激,但這種莽漢式的冒險與近乎幻覺的背景創造,正是他興趣之所在,也是他所擅長的,而且恰是令讀者、包括少年阿西莫夫在內為之傾倒之處。

史密斯對阿酉莫夫作品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基地》係列遠比《水晶體人》係列含蓄、精致,但史密斯的冒險故事使阿酉莫夫認識到可以圍繞一個宏大的主題展開故事,這樣作者不用搜腸刮肚便可以編造出不可想象的距離。時間及各種不可能的想法。阿西莫夫所做的,不過是將史密斯的銀河構想與自己創作時代巨大的科學、文學成就有機地結合起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