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冬天,是李國虎上班後的第一個冬天,很冷,李國虎的手之前每年冬天都長凍瘡,加上生產一控需要經常接觸料漿,這下他的手幾天就被凍腫還裂開了大口子,料漿填滿了他手上裂開的大口子。起初,一控沒熱水洗手,他隻能咬著牙到冷水裏掰開手上的裂口把裂口裏的石膏硬摳出來,但自己始終沒有說過半句。幾天後,工廠領導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安排為一控崗位安裝熱水器,並為大家發放了橡膠手套。這件事讓李國虎很感動,用他的話說:“暖的不隻是手啊!更是心呐!”從此,他更是立誌踏實工作,用實際行動回報領導、回報公司對員工的關心。
後來,李國虎正式擔任一控機長。他不斷在組織一控生產的工作中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操作方法及生產技能,不懈努力地完善生產操作技術,從而回報工廠領導的信任和鼓勵。
背地裏員工們都叫他“唐僧”,一是在新鄉工廠他帶的徒弟多,光一控機長他就帶了三個,帶的副手也好幾個;二是他羅嗦,教徒弟時總是不停地說這也要注意那也要小心,一個班都不停,徒弟們都說那是“緊箍咒”。然而,他帶的徒弟也都在他的“緊箍咒”下學到了過硬的技術。
李國虎說:“如果大家都能對在生產中發現的問題積極觀察思考,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相互進行交流,那咱們生產的產品肯定杠杠的。”一直以來,能與同伴們共同學習完善技術,竭盡全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是李國虎最開心的事。
“要確保工廠零質量投訴”
清一色的藍色,是龍骨車間工人們永恒的色調。由於工作性質,龍骨車間的員工一年四季都要穿長衣長褲,戴厚厚的手套,否則龍骨鋒利的兩端稍不注意就會劃傷自己。耳塞也是必不可少的,龍骨車間聲音吵雜,這是老員工最容易得的職業病。
他叫諶建軍,從剛建廠開始就加入了這支生產隊伍。從普通員工到車間一把手,一步一個腳印,每天都在車間鐺鐺襠的吵雜聲中工作。他雖然個子不高,身材瘦小,卻能扛起大責任。
具有工作經驗及責任心的他真正做到了以廠為家。生產任務忙的時候,需要倒班,經常半夜出現設備故障或調試不好,即便是天寒地凍的冬天,他也從沒半句怨言。第一時間趕到車間,直到設備穩定了才離開,趕緊回寢室休息一下,白天還要上班。
剛建廠時,龍骨廠一個月才生產幾十噸龍骨,通過這些年的不斷努力,在他的帶領下,12人一個月可生產800多噸龍骨。2011年,工廠生產任務重,人員不穩定。他以工廠生產壓力而影響銷售為恥辱,一直強調並要求“工廠零質量投訴”,主動申請連上兩個班,領導擔心安全問題拒絕了他。他便悄悄跟中班員工一起上班。也正是他這種對工廠負責的態度,他以身作則帶領出來的各個都是吃苦耐勞的好員工,他們工廠一直都保持零質量投訴。
此外,在工作中,他愛鑽研,敢創新,通過他在設備上的改造使工廠投入產出率、合格率大大增長,同時降低了成本,為公司創造效益達300多萬元。
付出就有回報。諶建軍的努力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評價,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員工”、“先進工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最美工人揚起精神旗幟
常言道:“水是無色無味的,而人在口渴的時候,卻是那樣甜美。”人雖然平凡,卻會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出不平凡的事,猶如一道彩虹,扮靚整個天空。雖然都是一線普通工人,但一件件絲毫不普通的事跡卻讓我們記住了這些名字。
在北新建材,像蘇誌雄、吳中南、苗家兵、李國虎、諶建軍這樣的一線工人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過美麗的青春,有的人把青春美麗獻給雪山哨卡,有的人把青春美麗獻給三尺講台……而在一個個車間裏,那一個個平凡的操作工人,將他們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北新建材這塊熱土。他們在奮鬥進程中,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北新建材一線工人們體現出的堅強與堅守、樂觀與進取、感恩與奉獻,是北新建材前進的動力。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偉大成就始於點滴貢獻,當人們仰視這些偉大成就時,一般不會記起普普通通的一線工人。但正是他們在點滴奉獻之中,塑造著被我們稱之為精神、理念、文化和操守的東西。也正是因為有了與勞動相伴的風霜雨雪、汗水艱辛,以及滲透在其中的意誌、品質、堅韌和不屈,企業才能轉型突破、乘風遠航。
新時代的楷模樹立起一麵精神的旗幟,最美的一線工人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榜樣。他們熱愛生活,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無私奉獻,做企業文明的傳承者,做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他們把自己的正能量釋放出來,化作一彎彩虹,盡己所能,裝扮著頭頂的那片藍天。
責任編輯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