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淮玉:我為祖國聚青年(3 / 3)

開始,大家都有些將信將疑,座談會上,同學們果然毫不客氣地拋出一連串尖銳的問題:雷鋒的手記、手稿,是他本人寫的,還是為了宣傳而偽造的?他有沒有女朋友?他勤儉節約為什麼還穿皮夾克?照片是不是擺拍?

對於這些問題,淮玉一一做了澄清,而對於最焦點的“擺拍”問題,淮玉這樣解釋:“的確,很多照片沒有辦法在雷鋒做好事的當時、當下拍攝。因為在做好事的時候,雷鋒沒有出名,不會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拍下來。但是後來,團裏為了宣傳的需要,讓更多的人了解雷鋒精神,讓更多戰士向雷鋒同誌學習,需要這些照片,用補拍的形式對雷鋒日記中的事件進行了還原。或許時間不是那個時間,空間也可能不是原來的空間,但這些照片和雷鋒所做的事情,和雷鋒精神,是絲毫不矛盾的!”

開始,座談會人很少,後來人越來越多,直到屋子都擠滿了。座談會到很晚才結束,但是大家都很興奮,不願散去。後來,該校團委的一名幹部對淮玉說:“畢業後我就留校工作,這麼幾年下來,我感覺自己基本成了‘橡皮人’,失去了原有的激情和朝氣,但今天晚上,你讓我重新找回了青春、激情還有鬥誌。謝謝你,淮玉!”

做真實的自己

傳遞正能量,引領青年人,對於淮玉來說,或許是再適合不過的工作,因為他也經曆過一個從迷茫困惑到豁然開朗的過程。

那是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在同學們都在按部就班學習生活的時候,淮玉卻在被一個人生的終極問題所困擾:“我可以想象自己以後學習、畢業、找工作然後娶妻生子。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樣的生活天天過,人生意義為何?”

這問題讓他苦思無解,甚至一度想過退學。

後來他想到,我遇到的問題,前人一定也遇到過。於是,他一頭鑽進圖書館,從書中去尋找答案。不知道翻了多少本曆史、傳記、哲學典籍,最吸引淮玉的,是二戰時期美國將領巴頓的傳記。巴頓將軍的一生都在為成為一名偉大的將領而準備,最終如願以償。他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勵部下,用他的個性去影響部下在戰場上奮勇向前。

與巴頓的“相遇”似乎讓淮玉“頓悟”了,他為自己的人生總結了兩條基本原則。

“一是無論每天做什麼,都是讓我更加客觀地認識我所生存的世界是個怎麼樣的世界。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都讓我獲得新的訊息,新的認識。這一點解決了我的人生動力問題,麵對每一天我都十分興奮,即使我遇到了挫折,我也學會用旁觀者的眼光來看自己,告訴自己應該吸取什麼教訓。這樣,每一次逆境對我來說都是一次躍升的機會。第二點是,人生或長或短,怎麼讓人生更有意義?我的答案是:讓更多的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更快樂。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

無論是寫歌還是本職工作,淮玉都秉承著自己的兩個信條,用熱情擁抱這個世界,傳播愛,傳遞正能量。

淮玉經常到高校和同學們座談,不備講稿,而是對他們工作、生活、情感上的問題答疑解惑,撥雲見日。

有同學問:淮玉老師,現在社會上讀書、工作,都要靠關係,怎麼看這個問題?

“客觀地看,不可否認,社會上確實存在找關係的現象,但是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你。我就是來自農村的一個普通的孩子,現在我在單位也得到了領導的信任和重視。這是不是一種‘關係’呢?隻不過這不是金錢關係,也不是親戚關係,而是建立在工作基礎上的關係。你將來也可以通過努力去創造這樣的‘關係’。”

有一個女孩問:“我現在每天就是從宿舍、機房到食堂,三點一線,這樣的生活我覺得一點意思也沒有。”

“從宿舍到機房,請你今天留心看一看,這一路上有什麼風景?有幾朵花,幾棵狗尾草?請你仔細觀察一下,每一朵花在晴空下和傍晚有什麼不同?生活中並不缺少美麗,而是缺少發現它的眼睛。這世界哪裏都有夢想,但願有更多讀懂夢想的心靈。”

……

有人說,淮玉是一個喚醒者。“當理想、信念,漸漸遺落在塵埃裏,成為不敢被端出、成為被揶揄、嘲笑、戲耍的名詞時。他仿佛一個童心未泯的孩子,天真無懼的孩子,一直在努力。”這評價很是貼切。

他說,現在很多青年,沒有青年人的銳氣、朝氣,失去了活性。這是我擔憂的,也是很多青年工作者的共識。我希望通過我的工作,我的呐喊,也包括我的歌曲,為祖國贏得更多優秀青年。

在這條路上,他一路前行,從未覺得孤單。他說,在與雷鋒的時空對話中,他汲取了力量,雷鋒在麵對外界壓力的時候選擇了聽從內心的聲音,不怕人笑話,做自己。

“做真實的自己,有什麼可怕的呢?做一個真實的人,也許你得不到什麼,但是你也不會失去什麼。”

說這話的時候,淮玉直視著你的眼睛,他目光中的堅定,讓人無法不被打動。

責任編輯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