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隨著多邊、區域、雙邊和單邊的協作及努力,影響國際貿易活動的障礙或壁壘正逐漸減少或被約束,各國的貿易製度日趨開放。而隨著國際貿易規模的擴大和各國及地區貿易聯係的加強,“貿易的非效率”作為一種“隱形”的市場準入壁壘日益受到眾多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貿易界的普遍關注,促使人們開始高度重視各種貿易管理程序的合理化。如何對待貿易便利化問題,也是阿澤維多必須麵對的。
易小準在7月22日最近一次的WTO談判委員會會議中發言說,在貿易便利化問題上,呼籲所有成員國“加速工作”,縮減分歧,為部長會議做出政治性決定鋪平道路;在農業議題上,期望能夠更多的在出口競爭議題上展開談判;並在發展議題上,敦促所有成員國繼續進行建設性和務實的談判。“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易小準說,“我們必須全速前進,巴厘部長級會議是WTO和多邊貿易機製的曆史性機會。”
“中國加入WTO是載入史冊的重要事件”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到今年,已經有12個年頭了。
“這10多年,既是一個中國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過程。加入世貿組織前,世界上頗有一些國家擔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不遵守國際規則。國內也有不少人驚呼‘狼來了’,害怕加入後中國的產業被衝垮。可以說,對中國加入WTO後的表現,國內外都捏著一把汗。然而,10多年過去了,中國在自身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對外開放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易小準說。
的確,這些年裏,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成為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進出口已占到全球進出口的十分之一。這一數字對中國、對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而言,中國出口占世界十分之一,說明中國的外部需求有多麼大,中國GDP增長中有多麼大一塊是靠向世界市場出口拉動的。這是中國參與全球化,融入世界的最重要標誌之一。對世界而言,中國進口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的貨物,這證明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兩個十分之一,既反映了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也顯示了世界對中國的重要性,是一個“雙贏”的典型。
“中國的經濟實力大增,實現曆史性跨越,使中國曆經百年滄桑後,終於完成向世界經貿大國的轉變。對世界而言,入世是中國與各國分享繁榮、實現互利共贏。中國全麵融入經濟全球化,每一個國家都或多或少從中國的參與中獲得好處。”易小準說,“中國以大國身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實現發展目標,展示了中國說話算數、勇於擔當的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這段曆程也證明了世貿大家庭接納中國是一個正確的抉擇。這是多邊貿易體製的勝利,也是現代國際關係史上一個成功的範例。”
除此之外,中國加入WTO第一次把中國經濟及三次產業全麵納入經濟全球化,使之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廣闊平台上發展壯大。10多年來,我國三次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競爭力不斷提高,已由勞動密集型加工業逐步轉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型加工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的地位明顯提升。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在產業發展方麵取得了令人難以想象的變化。
“加入WTO為中國產業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門,推動了我國三次產業的發展和優化。發展曆程證明,凡是開放的產業,都比未開放的產業發展得更快;中國越開放,企業的競爭力越強。中國企業不僅在本土的競爭中成長壯大,而且在‘走出去’戰略上也越走越遠。”易小準說。
對於未來的日子,不管是對中國,還是對易小準,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責任要承擔。
責任編輯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