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小莉 將螢火之光發揮到極致(3 / 3)

從不挑戰自己的極限

香港回歸六十小時直播節目,吳小莉用激情助她所在的“鳳凰”一步步涅槃。在香港回歸前後,“鳳凰”硬是靠著身處香港的天時地利人和,開辟出了一片溝通兩岸的新路。

在吳小莉的記憶中,“鳳凰”於1997年開始做新聞,她們去采訪全國兩會時,香港大多媒體對兩會還不太關注。吳小莉和另兩名女同事在北京港澳中心拉著港澳委員、代表做采訪,她們自嘲那叫“拉客”,衝進貴賓樓抓著人就采訪。見到麵生的人,就抄下胸牌上的名字,讓這些委員、代表知道“鳳凰”是什麼;而委員、代表們的話又能夠通過鳳凰衛視讓內地觀眾甚至全球的華人看得到。這就是吳小莉理解的溝通。

“可能是‘鳳凰人’骨子裏的東西,到了現場,不帶些東西回來,怎麼對得起觀眾呢?觀眾給了你權利,讓你帶著記者牌子有機會到達現場,你沒有理由空手而回。”吳小莉快人快語。

在同事們眼中,吳小莉“無所不能”。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強度,到了晚上,她一樣會“很疲憊”;但第二天上班時,她又是“巔峰狀態”出現在了辦公室。

“每天都讓自己保持絕佳狀態,這裏是否有什麼秘訣?”記者不禁問道。“靜思”。小莉的答案竟是這麼簡單。她說,每次出差中的閑暇時間,在旅途中,或中場休息時,我都會閉上眼睛,讓自己處於放鬆狀態。“一個小時左右的靜思時間,就能讓我恢複到最佳狀態。”“當然,關注自己”很關鍵。吳小莉強調“要了解自己的極限在哪裏。我從不會挑戰自己的極限,每當工作量快要達到最高極限的時候,我就會停下來。”

吳小莉的成功有目共睹,這要歸功於她善於化解壓力。她說,有些壓力是必須承受的,既然存在,就要勇敢麵對。若沒有極度的壓力,就感受不到忙碌之後超常的滿足感。長期高速運轉,吳小莉也擔心會“疲倦,喪失敏銳感”,所以,她要求自己“鬆鬆緊緊,學會調整”。

在“女強人”通常會遇到的工作和家庭問題上,小莉同樣有著自己的處理方法。她認為隻有去進行“心理上的調節”,而且要“放得下”。吳小莉說,“不可能完全兼顧”,因為人所擁有的時間不是無限的,不可能做到完全平衡。

母親、妻子、記者、主持人、副台長,這是吳小莉對自己“角色”的排序。工作之餘,她會把心思全部放在家庭和女兒身上,盡量把時間留給丈夫、女兒和自己,如同每一個平凡的女子。

如今,吳小莉已成了鳳凰衛視公司的“台標”,隻要有大型活動,她就得坐在那兒“鎮”著。對於未來,吳小莉說,隻要她還愛著這個行業,都會無怨無悔地幹下去。

“敢於做大夢,將螢火之光發揮到極致,卓越就能與我們同行。”今年8月,吳小莉作為主講嘉賓在“海峽青年論壇”上做了主題演講,“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我把自己重新梳理了一遍,正是這個梳理讓我又重新回到了夢想的年代。”小莉說,“夢想如同心靈的‘螢火蟲’。隻要每位青年都能發揮小小螢火蟲的光芒,堅持自己的選擇,追逐自己的夢想,就能照亮生命行程。人生有夢,築夢踏實。隻要你的能量儲備足了,當機會來了,你就能從容抓住機會,收獲生命中最美的果實。”

責任編輯李娜